
資料上架時間:2020/5/18 上午 09:29:49
學系特色
本系含五學制,學制完整。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培養學生具備日本語言、文學、文化專業知識並能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具備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社會之能力」、「培養學生具備國際視野、跨文化溝通技巧與商業運用之能力」,兼具學術專業能力及實務應用能力的培育。整體而言,兼具「學」與「用」的層面,符合日語教育學界重視培育運用能力之發展趨勢,以及「學用合一」之社會需求。
學科意涵
日本語文學系,「語」是指「語言」,日語之聽、說、讀、寫、譯、跨文化溝通之技能;「文」是指「文化」,具備日本人文社會、商業運用相關知識以及具備國際視野。
學習方法

紮根於課堂:努力學習相關專業理論並積極參與教室活動。
版權: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分享在舞台:參與學術競賽(如朗讀、演講、辯論、聽力、作文、翻譯、配音等比賽) 以及日語活動(如卡拉OK比賽、班級戲劇比賽、日本青少年交流、東吳超馬口譯、口譯成果展等活動)。
版權: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實踐在生活:多與日本朋友或師長互動,應用所學。以及善用多媒體,暴露在日語的洪流當中。
版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相較於應用日語學系,本系著重於語言教學,以紮實的日語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
相較於其他相關系所,本系特色如下:
1.各學制完整,教師專業度高,各專業領域人才充實優秀
2.教師認真輔導學生,熱心參與校內外學術活動
3.日本師生來訪次數人數多,學生國際交流機會多
4.短期留學、實習、參訪機會眾多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翻譯工作。由於台灣尚未有翻譯之相關認證。目前翻譯市場混亂,品質不一,不適合列為優先工作之考量。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1. 目標不是通過日檢N1,該測驗測不出會話、寫作、翻譯、跨文化溝通等諸多能力。
2. 並非背誦即可,要積極參與日語活動。
3. 並非靠動漫、日劇、遊戲就能學好日文。
4. 除了日文這個語言,還須學習史地等語言以外的科目。
補充提醒與說明
本系學士班在培養學生日語基礎能力及實務應用能力,學生應強化各項學術專業能力之課程與訓練的同時,也應擴掌握各項課外學習機會,以精進自己的實務應用能力。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初級日語
- 日語會話(一)
- 日語語法(一)
- 日語聽力訓練(一)
-
大二必修
- 中級日語
- 日語會話(二)
- 日語語法(二)
- 日語聽力訓練(二)
- 日文習作(一)
-
大三必修
- 高級日語
- 日語會話(三)
- 日語聽力訓練(三)
- 日文習作(二)
- 日中翻譯實務
-
大四必修
- 總結日本語文
專業選修課程
-
日本語學教育學
- 日語發音、日語語法專題、語言學概論、現代日本應用文、媒體日文、商務日語、旅遊產業日語、日本語研究、中日翻譯實務、日語口譯、日語教學法、進階日語會話(一)(二)、高階日語
-
日本文學
- 日本故事選、日本小說選讀、日本近代文學史、日本古典文學史、日本名著選讀、日本古典文學
-
日本社會文化
- 日本概論、日本歷史、日本地理、日本現勢(一)(二)、日本文化概論、日本文化與職場運用、日本文化專題
-
其他
- 日語資訊處理、英語會話、研究方法指導、商用英文
特色課程

日語會話
配合多媒體等輔助教材,藉由各課不同的會話單元,使學生具備各種場面情境的會話能力,並擬定一系列主題,進行對話、自由討論及辯論,培養進階之口語表達能力。
版權: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翻譯實務
藉由實務演練及作業等活動提高學生中日互譯之能力與技巧。媒材含括文學作品、新聞報導、專欄文章及小說等。
版權: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葉懿萱老師

日本文化概論
透過日本的民俗節慶祭典、傳統藝術工藝、生活形式以及動漫、日劇等當代的流行文化,探討剖析日本獨特的民族特性與文化特質,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之尊重與理解,並對日本民族有進一步的掌握與認識。
版權: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業務、秘書
-
在台、日之貿易公司、資訊業等擔任業務、秘書、主管等工作。
-
-
企劃、編輯、翻譯
-
在出版機構等擔任企劃、編輯、翻譯、主管等工作。
-
-
日語教師
-
在大專院校、高中職、語言機構等教育界擔任日語教師。
-
-
公務人員
-
透過國家考試任職外交部、教育部、新聞局等單位或中研院等研究機構。
-
-
導遊領隊、空服員、地勤
-
在旅行社、航空公司等擔任導遊、領隊,或空服員、地勤及主管等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趙順文
高雄工專畢業後於某台日合作化學廠工作2年,因緣際會對日語產生興趣,插班進入東吳日文系。畢業後考取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獎學金,第一年進入京都大,翌年轉至東京外國語大攻讀,取得碩士後返回母校服務。
留學期間廣泛閱讀特別是有關宗教與哲學的歷史書籍。堅信過程重於結果,心態上宜積極樂觀全力以赴,達成當前的課題。
由東吳轉至政大、台大、開南日文系,期間促成第一所日本的國立大學與政大締結姊妹校,爾後形成慣例而蓬勃發展。1997年獲頒東京外語大創校以來第一號論文博士。
從事大學教職,秉持傳承(他力)與持續(自力)的職人理念,不因年齡的增長而對研究有所遞減與中斷,至今學術期刊論文百篇,依此獲得母校傑出校友名譽,深感欣慰。

徐興慶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日本歷史研究所 文學博士(1992),日本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博士(2012)
學術專長:中日交流史、日本近現代思想史、日本文化史。
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系主任、日本研究所所長、日本天理大學國際文化學部客座教授、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主任/日本語文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日韓研究平台」執行長、日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國人研究員、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現為中國文化大學校長。

王愿琦
發現自己的興趣在語言方面,所以選擇語言相關科系鑽研。
在語言上,聽、說、讀、寫的磨練,因學校很有經驗,也有優良師資,所以可直接配合學校的課程安排。
另外,在課餘時,應多參與社會服務工作。一來可以關懷社會,不讓所學和社會脫節;二來可以磨練表達能力、增加歷練,以利畢業後,無縫接軌就業。
畢業後,一直鎖定出版相關工作,包含編輯以及翻譯。
找工作時,希望找到的職業以及工作內容,能跟在學校所學的有關。一來希望能學以致用,二來希望能更上一層樓,可以打下更強而有力的核心能力基礎。
多元能力
閱讀理解:能理解文章的意涵與邏輯,及所想傳達的訊息與想法。
個人特質
社交性:活潑熱情、健談多言、善於交際、樂於與人群互動、人際層面廣泛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