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19/9/12 下午 03:39:02
學系特色
1.培養跨領域科技人才,發展方向為分子科學、材料化學、高分子化學及生物分析化學,課程兼具純化學與應用化學之特色。
2.成績優異的學生除了能申請應化系與學校獎學金,也能有機會獲得補助參與國內外大學短期研習與交換生機會,增進國際視野。
3.本系亦提供學士直攻博士機會,也能參與應化系與國外合作大學之雙聯博士、雙聯碩士學位學程及合作機會。
學科意涵
本系系名為「應用化學系」,因此,除了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化學基本課程外,本系也提供學生多元化選修課程的設計,主軸包含光電材料科技、高等有機化學、超快動力研究理論計算化學、高分子材料奈米材料科學、再生能源及生物化學生化分析等應用領域。詳細說明請參閱附件。
學習方法

本系學生透過課堂學習與討論,來建立有關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與高分子科學中重要的知識基礎。
圖解:課堂學習與討論
版權:王建隆副教授

本系學生並透過整理、分析文獻與口頭報告,以及教授-學生間、學生-學生間的討論風氣及學術分享,獲得對當代先進科學研究近況的認識。
圖解:文獻閱讀、整理與報告
版權:王建隆副教授

除了知識的吸收外,本系學生也透過實驗操作、數據分析及論文撰寫等方式,來裝備研究實作能力,並為科學領域貢獻新知。
圖解:實驗操作、數據分析及論文撰寫
版權:王建隆副教授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應用化學系:以原子分子層級來探討各種化學反應。我們的課程設計不會教你如何設計工廠製程,但是你會學會如何以分子的觀點來理解化學反應的發生。操控分子結構和功能上以便產生所要的產物。
化學工程系:著重於工程應用,有時候不管原子分子的結構,只是對可調控變因(例如溫度,壓力等)所產生的變化結果,歸納出可供操作的守則(通常是數學式)並藉此取得操作化學物質,設計工業製程的能力,以便得到產品。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相較於材料,化工,生化或藥學等相關科系,應化系雖不包含工程或是生物完整教育,卻充分且廣泛的讓學生以四大化學為基礎並在應用科學上紮根。以台灣強調應用科技就業的高科技產業,更需要基礎能力扎實的應化系學生。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的教學方法首重在化學的各個面向訓練學生具備基礎知識與實驗技巧,進而引導學生運用化學能力從事尖端應用科技的研究,例如在生技製藥、太陽能光電技術、新穎材料開發等領域,因此學習內容並非侷限於化學科目。
補充提醒與說明
國際化師資:交大應化三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及5位日籍教授(包括兩位講座教授一位訪問教授及兩位助理教授)
出國換學生機會:學生可申請交換至知名的姊妹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大阪大學、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等)擔任交換學生,增加國外學習的經驗。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導師時間
- 化學(一)、(二)
- 化學實驗(一)、(二)
- 物理(一)、(二)
- 物理實驗(一)、(二)
- 微積分(一)、(二)
-
大二必修
- 有機化學(一)、(二)
- 有機化學實驗(一)、(二)
- 分析化學(一)
- 分析化學實驗(一)
- 應用數學
- 物理化學(一)、(二)
- 物理化學實驗(一)
-
大三必修
- 分析化學(二)
- 分析化學實驗(二)
- 物理化學實驗(二)
- 無機化學(一)、(二)
-
大四必修
- 書報討論(一)、(二)
專業選修課程
-
高分子化學領域
- 高分子化學
-
有機化學領域
- 有機化學(三)
- 有機光譜分析
-
無機化學領域
- 無機化學特論
-
物理化學領域
- 物理化學(三)
- 化學應用群論
- 物理化學特論
-
分析化學領域
- 分析化學(三)
- 分析化學特論
-
生物化學領域
- 生物化學(一)、(二)
特色課程

高分子奈米材料
「高分子奈米材料」課程,在上課中應用了「科學生活化」等創新教學概念。也帶領學生至校外進行 「Running Nanoman!」的大型戶外解謎活動,實際體驗生活中的奈米產品。
圖解:創新教學高分子材料
版權:陳俊太教授
暫無圖片
物理化學(一)-熱力學
本課程教導學生以正規的科學用語描述化學物質的組成、狀態與變化。課程中的觀念能協助學生以紮實的科學語言,來正確地描述科學研究中所觀察到的物理與化學現象。
圖解:物理化學(一)-熱力學
版權:王建隆副教授

高分子化學
本課程內容結合了「瘋狂科學成語」與「互動科學討論」等豐富有趣的課程橋段,使學生了解高分子化學知識。並把3D印表機帶到課堂作實際的展示,讓同學在認識原理的同時,也能夠同時看到儀器的操作。
圖解:高分子化學
版權:陳俊太教授
適合從事工作
-
研發工程師
-
開發新材料、新製程、新分析技術等,並進行評估測試。優化並解決產品所需突破之瓶頸以及問題等(trouble shooting)
-
-
學術研究人員
-
基礎與應用科學研究,化學系學生可與生物、物理、材料、工程等其他領域結合,除了各大專院校之外,包括工研院、中研院、國衛院、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等研究單位進行先端跨領域科學的研究
-
-
專利工程師
-
與法律背景人才合作,理工的知識訓練十分有利於協助學界以及產業界評估新產品、技術發明等專利申請
-
-
科普教育專業人員
-
結合理工知識與媒體專長(影像、文字、圖畫),可在出版業或網路、電視媒體等進行相關大眾科學教育傳達
-
系友生涯發展

盧勇宏
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 應用化學所 博士畢 1992.09 ~ 1995.06
經歷:
友達光電 1998.03 ~ 2016.06
華威國際 (CID) 營運執行董事 2016.06 ~ now
華威國際 (CID) 營運執行董事 2016.06 ~ now

廖唯倫
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化學所博士
經歷:
2005-2015友達光電研發處長視訊產品研發總部副總理
2015~友達光電副總 &視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目前擔任全球面板大廠友達光電視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帶領液晶電視、桌上型顯示器、公共信息顯示器等大尺寸產品研發、製造及行銷業務。

呂椬境
學歷: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 (1992~1997)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碩士 (1989~1990)
經歷:
泓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4迄今)
於2004年以一千萬台幣資本在車庫創業, 以敬業創新的精神, 於 2007成功取得日本噴墨大廠墨水代工, 現不僅是台灣最大噴墨墨水製造廠, 也已成為全球美日知名噴繪機大廠之墨水重要供應夥伴,墨水銷售世界達90個國家,約300個代理商; 成功規劃泓瀚科技於2017年9月26日在台上櫃, 現資本額三億三千萬元, 市值已達二十二億新台幣
多元能力
科學能力:了解科學的原理原則及操作科學事務的能力。
個人特質
變通性:思考行事彈性活潑,喜歡變化、改變、創新,充滿想像力與新點子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