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18/11/8 上午 11:52:02
學系特色
傳播與科技學系強調人文、社會知識以及語言能力的涵養,鼓勵同學發展兼具國際視野與在地關懷的實踐能力,透過理論與實務充分結合的教育特色,造就傳播技能與創意兼具、人文涵養與視野兼備的新時代傳播專業者為目標。本系的教學與研究設備豐沛,結合數位互動科技之「數位媒體中心」,包括虛擬攝影棚、數位廣播電台與數位媒體創作室、實境創客空間等,擁有先進的攝影、剪接、錄音等器材,朝向「媒體匯流世代」的教學與研究發展。
學科意涵
「傳播與科技學系」培養新時代媒體創新者與領導者,資訊與傳播科技推陳出新,本系跨越傳統新聞、廣播、電視、數位內容、廣告與公共關係等區分方式,強調以知識與能力為分維的學習架構。結合文字、聲音、影像紀錄、數位內容等跨媒體教學。發展整合數位媒體創意,連結在地與全球文化,發展國際化能力,掌握跨領域知識。
學習方法
暫無圖片
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傳播專業技能兼備
暫無圖片
著重「從做中學」的教學方針,並落實於進階整合性課程當中
暫無圖片
關懷社會弱勢,結合傳播科技學術與族群多元文化的基礎概念
暫無圖片
學習多媒體資訊傳播的設計、運用與管理,提高媒體實務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作為全台灣唯一傳播與科技學系,相較起傳統傳播領域的系最直接的不同之處在於:本系尋求跨越新聞、廣播、電視、廣告與公共關係等傳統學門區分方式,強調以知識與能力為分維的學習架構,放眼於媒體匯流的新興時代,以結合文字、聲音、影像紀錄、數位內容等「整合媒體」為教學與研究基礎平台,進行傳播知識生產與傳播技能訓練。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傳播系畢業後從事記者工作
系上課程中英文並重,我們鼓勵學生時常以最新科技發展作為創造力的發想,並以全球就業為畢業後發展的目標。除了有機會直升碩士班之外,學生可以進入科技媒體,例如Google, Yahoo; 以及網站科技行銷、數位娛樂媒介(如遊戲公司、社群網站)大眾傳播領域及廣告公關等相關領域。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就讀傳科系需要口才好、外型佳、具備電腦軟體技能」是本系容易被高中生誤解之處。本系結合文字、聲音、影像紀錄、數位內容等「跨媒體」為教學與研究平台,訓練學生掌握學術基礎概念與研究能力。嚴謹理論素養與豐富實務技能訓練,輔助學生掌握跨領域知識、發展國際化能力與創造力,培養學生成為傳播與科技領域的一流人才。
補充提醒與說明
傳科系結合傳播與科技,一方面致力於探討科技帶給傳播持續地革命與影響,另一方面著重反思其結合的所產生的文化現象。不同於其他學校,交大傳科系注重理論、實務、創造力、及全球化視野,年輕化的教師團隊中大部分都有業界實務經驗,在國際研究中也有最新的研究發表,為系所帶來最嶄新的研究與教學。我們強調的英語教學及豐富的國際交換學生機會,讓學生們以全球就業為努力的目標。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傳播基礎寫作
- 傳播科技工作坊
- 傳播科技史概論
- 影視製作
- 影像美學
-
大二必修
- 傳播研究方法
- 傳播過程與效果
- 人機互動概論
- 媒體文化與社會
- 媒體實習
-
大三必修
- 整合數位媒體實作(上)
- 整合數位媒體實作(下)
- 畢業專題(上)
-
大四必修
- 畢業專題(下)
專業選修課程
-
傳播科技學程
- 關注推陳出新的傳播科技,在人類傳播的各個層面扮演的角色。特別是人類傳播過程與傳播科技間的互相影響,及其所造成的新興傳播現象。學習如何透過跨領域的理論基礎,結合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分析各式各樣的新興傳播現象;將學習訊息設計與評估的相關知識,設計數位內容以達成有效傳播。
-
媒體文化學程
- 關注傳播媒體文化意義與社會影響,培養學生深度觀察和分析傳播文化現象與媒體產業生態能力,有助於學生未來從事兼具社會關懷與文化內涵的創意活動。媒體在當今社會中具有雙重重要性,提供文化與再現的重要符號資源,作為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生產和消費部門。
特色課程
暫無圖片
傳播基礎寫作
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基礎的媒體採訪與寫作能力,提升學生快速處理新聞資料的能力,並為日後的深度寫作奠定基礎。課堂安排模擬記者會提供學生演練與實作。

整合數位媒體實作
課程規劃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熟悉數位媒體平台的運作與內容製作,並能進行多媒體平台的整合。學生以電子報《喀報》為實驗媒體,以全世界為報導範圍,作品除了紀實性的採訪寫作,也包括分析評論性文章,施展曾經學習過的各種絕活,與實際操作新聞的編採與製作流程。
圖解:喀報電子成果網站

媒體實習
(1)整合傳播科技知識與實務工作經驗,體驗當前傳播工作者的角色、工作內容與工作方法;
(2)了解實習機構的組織運作與傳播工作生態現況;
(3)培養自我職能的認識及就業技能的準備,體認自我生涯規劃之方向;
(4)熟悉傳播工作的專業精神,倫理與價值系統。
圖解:學生實習成果報告

客家人物群像
培養學生對深度報導的認識,透過對各式報導作品的閱讀、討論、分析、作業練習以及期末的實作專題計畫,加強學生的敏銳觀察力與深度思考能力、紮實的傳播寫作能力以及專案執行能力,學習成果及作品不僅展現學生對課程所授知識的吸收應用,期末專題以傳播、社會以及文化面向了解台灣客家族群,也能對客家社群有所貢獻 。
圖解:客家人物群像成果網站

畢業專題
畢業專題製作之類型包含學術論文及專題創作兩大類,主題應與傳播相關。
同學積極參與閱讀、報告、討論、提問、田野的獨立研究課程,在老師指導下,獨立執行畢業專題製作、學士論文的研究及書寫。
圖解:畢業專題成果網展
適合從事工作
-
媒體記者
-
透過採訪、拍攝或調查方法蒐集重要事件之訊息並查證之,以撰寫新聞稿件,提供新聞報紙、雜誌、廣播或電視臺報導,使公眾了解事件發生之情形。
-
-
公關廣告
-
透過傳播媒體與社會大眾溝通及行銷,增加產品銷售、提高客戶滿意度,創造產品或是企業的正面形象。
-
-
網站企劃
-
網站規劃與行銷活動設計與執行、網路廣告內容企劃、社群媒體經營維護、使用分析工具探討廣告成效與廣告優化,以網路行銷的方式,達到品牌、產品、活動之推廣。
-
-
多媒體設計
-
善用文宣創作及色彩表現,整合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多項元素,製作動畫、特效等工作。
-
-
發行企劃
-
從事各類出版品之編撰、排版、印刷等內部經營管理以及鋪書通路、出版推廣促銷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劉冠伶
就讀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 LSE
就讀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就讀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楊茹閔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目前於Visa紐約新成立的設計工作室擔任互動與服務設計師

陳欣渝
就讀國立交通大學 Communication Studies
就讀國立交通大學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現職客家電視台記者兼主播
多元能力
外語能力:外國語文聽說讀寫能力。
個人特質
活動性:動作迅速敏捷,積極主動,容易付出行動,喜歡動態活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