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21/1/29 上午 11:18:41
學系特色
逢甲「建築專業學院」打破過去「學術理論」為導向的學院,轉型為「培養建築專業人才」為導向的學院。本院低年級課程不分流,而後可依性向分流為「建築設計(五年制)」與「室內設計(四年制)」學程,並可搭配20學分「創新設計」輔修學程做為專業加值。本院學程間的課程可彼此支援串連,並融入本院「永續」、「文化」、「智慧」、三個核心學習特色,真正落實學用合一,讓學生畢業即有充分就業、從業及國際競爭的能力。(詳附件)
學科意涵
「建築」是門工程科學,也是造型藝術,建築經由設計、構築的方式,來滿足空間機能的要求,並兼顧美學風格。
「建築專業學院」為培育社會上所需要的建築相關「專業人才」而設置,打破原有的以「學科」為導向的學院,以全學院性之「學程」(program)為主,學生畢業即有充分就業、從業及國際競爭能力。
學習方法

創意思考:學習設計思考模式(發現問題→歸納問題→評估問題→解決問題),增進美學及建築空間體驗與認知,並提升人文素養
圖解:學生在設計課程中需提出自己的作品與理念
版權:版權:趙又嬋拍攝
專題實作:透過不同的設計題目,由淺至深訓練學生繪圖、製作模型、作品呈現、口頭發表的能力,
圖解:設計課程成果總評
版權:版權:趙又嬋拍攝

跨領域學習:本院提供3 個特色核心場域「In³-Sense Lab空間感知實驗室」、「RoSoCoop數位製造合作社」、「XR虛實共構實驗室」,以及對應「智慧設計」、「智慧生產」、「智慧服務」的相關課程,此外也能修習跨院的微學分進行跨域學習,激發新的學習能量,並導出實作成果。
圖解:設計課與跨領域課程整合實作成果
版權:版權:趙又嬋拍攝

實務實習:透過「深度實習」與「專業實習」制度,學生在學期間即可長期與業界單位配合,增進建築實務能力
圖解:師長訪視海外深度實習單位(CAt事務所)
版權:版權:高敬賢拍攝
數位軟體輔助設計:透過各式軟體協助設計時的建模、參數運算、彩現、環境模擬評估、工程結構概算等
圖解:以AR技術體驗設計
版權:版權:趙又嬋拍攝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建築相關科學及工學的學問稱為「建築學」,其範圍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應用科學與藝術等。在現代工程學的分類概念上,房屋建築以外的,藝術目的較小,功能和結構意義較大的道路、水利、橋樑等工程一般稱為「土木工程」。「建築」較「土木」、「營建」等其他名稱,含有較多的美學、藝術成份在內。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1. 建築的出路非常廣泛,並非只有擔任建築師一途,除設計領域外,營造工程、專業技師、市場行銷、跨領域設計等均是有發展潛力之領域,凡舉與生活、空間、設計有關的行業,均能有發揮之處。
2.本院「室內設計」與「創新設計」學程,只要滿足國家高考的建築設計學分總數認定及相關規定,均有應試建築師的資格。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美術好就適合學設計?建築系設計課最重要?這些都是常見的誤解之處。事實上,建築需要運用多元的思維以及操作方法,來解決問題並完成設計的目標,如基本繪圖、空間操作、設計發想、環境分析、人文思考、工程科技應用...等,尤其建議以開放的心態,跨域學習,啟發創新思維、整合專業技術,是未來的設計之道。
補充提醒與說明
我們有三個特色學程:建築、室內設計、創新設計
我們有三個特色學習場域:In³-Sense Lab空間感知實驗室、RoSoCoop數位製造合作社、XR虛實共構實驗室
有鑑於建築學的多面向發展與專業整合,本院鼓勵具備科學素養、人文關懷、藝術美感、創意思考、專題實作、軟能力…等具有多元發展潛力的學生申請。
核心課程地圖
-
不分年級必修
- 建築設計實習
-
大一必修
- 建築設計(一)(二)
- 建築圖學
- 建築環境概論
- 表現法
-
大二必修
- 建築設計(三)(四)
- 建築物理
- 建築構造
- 材料力學
- 中國建築史
- 西洋建築史
- 電腦輔助設計
-
大三必修
- 建築設計(五)(六)
- 建築計畫
- 近代建築史
- 建築設備
- 結構學
-
大四必修
- 建築設計(七)(八)
- 建築法規
- 施工圖
- 都市設計
-
大五必修
- 建築設計(九)(十)
專業選修課程
-
建築設計
- 人文、工程科技、城鄉規劃、建築設計
-
室內設計
- 人文、工程科技、健康人居環境、室內設計、生命週期營運管理
-
創新設計
- 人文、品牌行銷、創新設計、綠色循環生活、數位製造創客、跨域用戶整合、互動體驗科技
特色課程

建築設計(一)
建築設計(一)是建築系大一至為重要的必修核心與定錨課程。課程中介紹建築設計的基本元素與組合原理,尤其著重光、影、造型、空間與材料的呈現和設計概念的操作技巧。此外訓練學生將設計概念完整呈現於2D版面與立體模型,並以綜合理性、知性與感性的方式,激發思考及創作的能量,同時培養成為關懷環境的建築人。
圖解:大一設計成果展示
版權:版權:趙又嬋拍攝

建築設計(十)
建築設計(十)為建築系的終端課程,學生需整合過去所學,提出操作議題,設計、詮釋完成最終的專題製作。
圖解:逢甲建築畢展
版權:版權:趙又嬋拍攝

創新設計
本課程注重學生「創新設計能力」的養成,採專案導向式學習,操作議題以實虛共構、智慧生活、以及社會實踐等面向進行深入的探討與應用。
圖解:多元面向的創新設計課程
版權:版權:趙又嬋拍攝

大學社會責任專題實踐
本課程將分為兩大面向:「理論與實踐」。理論面向上,讓學生了解當代建築趨勢,包括地域建築、可持續建築與低成本建築等;實踐面向上,選擇一塊真實基地,結合理論與業界資源,理解地方自然與人文條件,並考量成本、構造方法與建築計畫,真實構築一個可以回饋當地社會的建築空間。
圖解:師生共同為偏鄉學校搭建逢甲建築小書屋
版權:版權:蔡榮琮拍攝

江南城鄉建築與室內景觀賞析
本系自2000年起與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合作,於暑假期間開設學分班進行為期2週的教學參訪活動,課程名稱為「江南城鄉建築與室內景觀賞析」,讓本系學生前往中國上海以及江南地區學習。
圖解:上海移地教學
版權:版權:趙又嬋拍攝
適合從事工作
-
建築師
-
負責設計建築物平面圖的專業人士。建築師通過與工程投資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術、經濟、功能和造型上實現建築物的營造。
-
-
室內設計師
-
從事室內設計工作的專業人員。
-
-
技師/工程顧問
-
專精建築設備、結構、環境控制等領域的建築專業人員。
-
-
營造
-
從事建築工程實體建造的專業項目。
-
-
公務人員
-
從事與建築土木工程相關的公職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劉偉彥
台灣大學建築暨城鄉研究所碩士、逢甲大學建築系學士
逢甲建築系講師、台中市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
連續七屆中華民國建築金獎
第二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金龍獎
第二屆中華民國社區金獎優等獎
第二屆中華民國國家建築金質獎
第四屆中華民國科技建設建築人才金像獎
第七屆中華民國風雲企業及十大風雲人物獎

施鵬賢
逢甲大學建築系學士
鼎泰營建機構董事長
逢甲大學校友會全球總會長
施鵬賢創立「鼎泰營造」,目前旗下擁有鼎泰營造、成中恆營造與鉅泰建設等三大事業體的全國性營建團隊。2010年更以金門縣大同之家榮獲公共工程最高榮譽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十屆公共工程「金質獎」之建築類優等獎。其餘建築成果獲得內政部-優良營造獎、公共工程-金質獎等二十餘座專業領域獎項肯定,經營成效卓著。施鵬賢校友,創業有成,熱心公益,關懷母校。其卓越之表現,足為逢甲人之楷模。

黃文彬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文彬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1988~2019.07
台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2019-08~迄今
黃文彬是開業30年建築師,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博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曾任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台中市辦事處主任、逢甲大學建築系所兼任助理教授。
2012年以「臺中市北屯區大坑國民小學老舊校舍整建工程」及「水湳經貿生態園區開發願景館」榮獲台灣年度建設之最高榮譽-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暨世界不動產協會台灣分會頒授國家卓越建設獎之最佳環境文化類公共工程類金質獎與規劃設計類公共工程類特別獎.
多元能力
空間理解:能以視覺察覺特定的空間方位,想像物體在不同方位下的旋轉樣貌。
個人特質
變通性:思考行事彈性活潑,喜歡變化、改變、創新,充滿想像力與新點子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