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20/6/9 下午 02:56:41
學系特色
本學士班是國內第一且全國唯一之地球科學院學士班,旨在規劃、建置廣義地球科學(包括固體地球、海洋、大氣、太空、水文)領域的優質學習環境,並訓練修業學生具備紮實的基礎地球科學知識,以問題導向、專題及跨域等學習模式為目的,進而引導學生從內發現符合個人志趣與職能發展的學習專業,從外則能突破舊有知識藩籬,以跨域的新興技能貢獻所學。
學科意涵
「地科院學士班」以本校地球科學院現有之二系(地球科學學系、大氣科學學系)三所(太空科學研究所、應用地質研究所、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為基礎,設計研究與產業兼容之跨域學習課程,期能培養出具有科學涵養、邏輯思辯、全球關懷、宏觀視野等能力之未來地球系統科學跨域人才。
學習方法
暫無圖片
教授授課:教授授課與學生討論
暫無圖片
實驗實作教學:教授及助教協助同學透過實際實驗操作,實驗驗證所學理論
暫無圖片
業界實習:高年級至相關產業實習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學士班以「院進院出、系所融合、跨域學習」之教育方針,聚焦於三大面向:一、打破既有之學科專業界線,培育兼具專業能力、實務能力、自學能力之地科跨域人才。二、透過問題導向、專案導向、職涯導向等學習模式,引領學生自主地進行多元、彈性及跨領域的課程規劃。三、鬆綁地球科學傳統「次領域」學系相對專業的課程架構,讓學生參與規劃學習之課程地圖,進而培養地球系統科學之學科綜合運用能力,並於畢業後投入相關研究或產業。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班出路廣泛,涵蓋中油、台電、科博館、中研院、國家太空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工程顧問公司、教育研究機構、地科、氣象、太空、土水、防災等科技產業,或氣象局、地質調查所、民航局、環保署、水利署、農田水利處、水土保持局等。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學士班課程設計以「院進院出、系所融合、跨域學習」之教育方針,提供修業學生一全面而充足的地球系統課程架構,據以探索、瞭解學生自身的興趣與能力,課程安排亦非採延後分流方式,針對單一系所,而是引領學生自主地進行多元、彈性及跨領域的課程規劃。
補充提醒與說明
本班課程設計彈性,可跨領域修習,同時以一師二生之高師生比方式帶領學生,提供學生完整的輔導與引導。
核心課程地圖
-
不分年級必修
- 數學課程
- 電腦與程式語言課程
- 物理與化學課程
- 地球物理學
- 太空物理學
- 地球科學研究群專題課程
- 專題研究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
- 普通物理A
- 地球系統科學概論
- 普通地質學
- 大氣科學通論
- 大氣科學概論
- 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專題導論
-
大二必修
- 水文地質學
- 地球水循環
- 研究計畫寫作
-
大三必修
- 環境災害學
- 大氣動力導論
- 基礎大地工程學
- 高等工程地質學 I
-
大四必修
- 海洋學概論
專業選修課程
-
地球科學
- 地球科學院選修課程
特色課程
暫無圖片
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專題導論
經由一學期的課程,19位導師的演講,讓學生能夠了解地科院不同領域之研究方向與進展,並鼓勵、刺激學生探索個人興趣發展,以協助學生選擇未來四年之研究指導導師。
暫無圖片
研究計畫寫作
學生須於「研究計畫寫作」課程中提出專題計畫書,並於畢業前參與專題成果發表會,由學士班班務委員會檢視學生學習成效。
暫無圖片
地球科學研究群專題課程
學生修習指導教授開授或建議之專題課程,由指導教授帶領學生進一步認識確認研究領域及方向。
適合從事工作
-
研究員或教師
-
於國內外教育機構、研究機構進行地科相關研究或教學
-
-
公務員
-
主要以中央氣象局、中央地質調查所、民航局、環保署、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農田水利處、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等為主。
-
-
工程師
-
地科科技產業、氣象科技產業、太空科技產業、國內工程顧問公司、資訊科技產業、電子通訊科技產業、土水產業、防災產業等相關領域皆能有所發揮。
-
系友生涯發展

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多元能力
閱讀理解:能理解文章的意涵與邏輯,及所想傳達的訊息與想法。
個人特質
主導性:喜歡影響及領導他人、主導事物,樂於擔任指揮或帶頭角色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