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18/11/27 下午 01:22:17
學系特色
本系以培育產業界迫切需要之高級電子工程人才為教學目標,著重實用科技之培訓與整合。本系以「微波與通訊」、「固態電子」與「系統晶片設計」為主要之發展方向,藉由學程的規劃及技術課程的落實,提高畢業生之專業實力及就業競爭力。除了專業課程之外,本系特別重視學生全人素養之培育,使畢業生能成為一個內涵與專業兼具的優質人才。
學科意涵
電子工程涵蓋的範疇相當廣,本系的發展方向包括(1)半導體材料、製程和元件的研究;(2)通信系統、天線設計、微波電路設計;(3)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車用電子、機器人、物聯網等。
學習方法

課堂教學:由教師教導同學工程相關的知識,包含實際計算,推導來讓同學瞭解並學習知識。

實作課程:由教授帶領學生上機學習程式及電路實作,加深及強化學習印象
實務專題:大三時由教授指導學生選擇一個題目,進行為期一年的專題實作,應用所學的知識來完成題目。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電子/電機工程涵蓋的範圍相當廣,很難單獨從系所名稱去界定電子系和電機系的差別,通常是要看該系所老師的研究專長才能知道該系所涵蓋的研究領域。本系所涵蓋的研究領域包括(1)半導體材料、製程和元件的研究;(2)通信系統、天線設計、微波電路設計;(3)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車用電子、機器人、物聯網等。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電子系就業出路大多為工程師,現今科技公司對於工程師的工作環境以及休閒非常重視,不少科技公司在公司內設有健身房、球場及美食街等休閒設施,宛如一個渡假中心,讓工程師在工作之餘能適當的放鬆。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電子工程學系中的學習課程中分成了固態電子、微波通訊、系統晶片設計課程。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鼓勵同學多修或瞭解三個領域的課程及內容,多方學習,對於未來的出路以及跨領域的合作上,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補充提醒與說明
電子/電機工程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本系師資專長所涵蓋的領域都是產業界最熱門的領域:半導體、光電、電磁波、通訊、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計算機系統。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工程數學(一)(二)
- 微積分(一)(二)
- 計算機概論
- 普通物理(一)(二)
- 程式設計
- 電路學(一)(二)
- 數位邏輯
- 電子工程導論與專業倫理
- 電子學(一)(二)(三)
-
大二必修
- 電子技術(一)(二)(三)
- 電磁學(一)(二)
-
大三必修
- 實務專題(一)(二)
專業選修課程
-
固態電子組
- 涵蓋半導體元件、半導體材料、光通訊元件、微電子與光電特性分析、 半導體雷射 , 分子束磊晶成長等
-
系統晶片設計組
- 以整體的電腦系統設計為主要之發展重點,涵蓋的技術包括 CPU 設計、計算機系統架構、可重組計算機系統、 編譯技術、作業系統、平行處理以及電腦網路等
-
微波與通訊組
- 微波與通訊組:主要為發展微波與通訊所需之相關技術,包括關鍵性射頻前端模組之開發、數位通信、天線設計、波導元件、微波主動與被動電路設計、電腦輔助射頻模組晶片設計(與系統晶片設計組配合)等。產學合作方向包括各種天線結構設計與開發,和各類微波元件的設計與開發。
特色課程
半導體元件
半導體元件廣泛使用在現代高科技產業的建構核心單元,諸如積體電路晶片、光電/微電子元件與模組、以及照明與太陽光電科技等,都是半導體元件所涵蓋的應用領域。本課程目標為介紹各式半導體元件的基礎關鍵知識。

VLSI導論
本課程以邏輯、電子學等科目為基礎,為配合國家發展第五代通訊、物聯網、人工智慧和車用電子的基礎課程。由電晶體、邏輯結構的基礎介紹講起,導入系統晶片之各類模組設計;再藉由電腦輔助設計,協助系統規劃與佈局。

通訊原理
自從1901年義大利的工程師馬可尼成功的製造出人類史上第一個使用電磁波來傳送訊號的發射與接收機,通訊工程在人類生活上就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訊原理這門課程,就是在探討所有跟通訊(也就是如何傳送訊息)的背後原理,這些應用包含有手機、WiFi、基地台、FM廣播、數位電視廣播等。

實務專題課程
可在微波通訊、固態電子及系統晶片中選擇一領域。藉由實作以及研究,應用所學的知識來完成一項專題。

多媒體與互動Android APP設計
課程除簡介色彩學與顯示技術,還讓學員體驗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眼鏡、全息投影金字塔等最新的多媒體顯示設備。此外還教導學員如何開發互動式Android App,只要有基本的C程式語言設計基礎,就能輕鬆用Processing撰寫自己的App。
適合從事工作
-
電子工程師
-
因應商業、工業、軍事與科學需求,利用電子學與材料性質學等知識,研究、設計、開發與測試電子零件與電子系統。設計電子電路或電子零件,通常用於電子通訊、航太導引、推進控制、聲學工程、或儀表與控制器等。
-
-
微波工程師
-
因應商業、工業、軍事與科學需求,利用電子學與材料性質學等知識,研究、設計、開發與測試電子零件與電子系統。設計電子電路或電子零件,通常用於電子通訊、航太導引、推進控制、聲學工程、或儀表與控制器等。
-
-
半導體研發工程師
-
運用工程理論與技術,協助完成製造工程案,如開發工具、執行設計案,以及整合機械、周邊設備與電腦科技,以提升製程效率。
-
-
IC設計工程師
-
將機械、電機與電腦工程理論與方法,運用在自動化、智慧型系統、智慧型產品或工業系統控制的設計上。
-
-
程式設計師
-
創造,修改和測試代碼,形式,和腳本,使電腦運行的應用程式。從軟體發展人員或其他個人制定的規範工作。通過分析使用者的需求和軟體設計解決方案,可協助軟體發展商。可開發和編寫電腦程式,存儲,查找和檢索特定的檔,資料和資訊。
-
系友生涯發展

鄭靖耀
鄭靖耀為本系固態組學生。固態電子領域的學習範疇包括矽基半導體及化合物半導體和光電系統等,具代表性的公司有台灣積體電路,聯華電子,晶元光電,穩懋半導體,日月光半導體,群創光電和友達光電等大型公司。本系畢業的學生大部分任職於相關專業領域的公司,擔任工程師職務。
鄭靖耀同學在本系大學部畢業後繼續就讀本系電子研究所,目前任職於台灣積體電路公司,擔任資深工程師職務,協助開發10奈米及7奈米先進製程,以及製程設備良率的提升。

劉介剛
劉介剛為本系微波與通訊組學生。通訊的領域主要包含兩大項目:微波與射頻元件以及網路與無線通訊,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前者主要包括微波工程、天線設計與微波積體電路,而後者涵蓋數位通訊、無線通訊系統、訊號處理、基頻訊號之電路設計、數位廣播技術等。
本系畢業的微波與通訊專長學生大部分任職於相關專業領域的公司,擔任工程師職務。劉介剛同學在本系大學部畢業後轉赴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研究深造,目前任職於聯發科技,擔任資深工程師職務,協助開發手機基頻訊號核心處理器的設計與開發項目。

蕭金鐸
蕭金鐸是高職畢業生,以技優保甄方式進入本系,為系統晶片組的學生。蕭金鐸在校期間,除了專業知識外,也積極增進自己的外語能力,大學期間也曾到國外的姐妹學校當交換生半年,拓展國際視野。
蕭金鐸大學畢業後,到美國的聖荷西州立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念碩士,畢業後在美國矽谷的Maxim Integrated(美信集成)工作,從事感測器IC的應用軟體撰寫。在矽谷公司工作的薪水跟福利相當好,他鼓勵學弟妹可以嘗試勇敢走到國外。
多元能力
抽象推理:觀察部分訊息或事物變化的趨勢,歸納出規則或意義,產出合理的答案。
個人特質
堅毅性:專注投入,竭盡全力,有始有終,堅持到底,使命必達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