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18/11/29 下午 05:54:07
學系特色
本系提供鄰近台北之半導體實作場域,師資為廿餘位國內外知名大學博士,重視教學與研究。全配備矽製程無塵室與半導體製程訓練,奈米材料、智慧晶片、光電、綠能、生醫、無線電之設計、模擬及量測設備完善,提供最佳實驗環境,使學生在各領域均衡發展。專題研究以產業實務為題,暑期可申請國內產業或美國、日本大學進行交流實習,落實理論與實務整合理念。畢業生可選擇高科技產業就業或繼續國內、外升學,管道完全暢通。
學科意涵
電子工程學是研究電子的移動與其效應,設計與實現各種電子系統的工程,涵蓋半導體、光電、IC 設計、無線通信、天線、生物醫學、計算機、人工智慧 AI 等應用,及其設備、量測、與控制技術。
學習方法

課堂講授:教授解釋課程之內容學理背景與觀念,配合圖表與實例說明,協助同學完整了解教材內容,達到強化同學在電子科技專業基礎之目標。

實驗操作:說明實驗課程之學理後,透過實際儀器操作,使同學兼備自行分析、設計、與量測電路、裝置與系統之能力,達到理論與實務配合之功效。

團隊學習:設計部分教學與實驗課程分組進行,俾便相互學習與溝通,實現領域整合、以及團隊合作之精神。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電子系與電機、通訊、光電等系的基礎課程與訓練大同小異,彼此間的差異在於高年級的進階特色課程。這些進階課程會依各系成員教授之教研專長、設備與資源而有所不同,是各系的教育目標與成果的重要指標。同學自本電子系畢業,除了接受本系的進階特色課程培養之外,也同時具有繼續進修電機、通訊、光電等領域碩士班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未來可選擇半導體、電子電路、網路與通訊、人工智慧、光電、生物醫學等產業。過去、現在甚至未來這些產業對於我國的經濟發展都有最重要的貢獻,包括新竹科學園區在內的全國各大科學園區,大都是電子科技公司,對於電子工程畢業生的大量需求一直有增無減。尤其結合半導體技術的各種科技產業也正快速發展,都可能是明日之星。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電子系的課程內容涵蓋半導體、電子電路、網路與通訊、人工智慧、光電、生物醫學等各領域,但不代表同學所有領域都必須精通,在高年級選擇一至兩項熟練而且有興趣的領域發展即可就業或繼續攻讀研究所,也比較容易學得專精深入。只要不排斥數理,願意努力與創新,都很適合唸電子系。
補充提醒與說明
本校交通便利,機場捷運直達臺北車站;畢業生除擔任電子工程師之外,可擔任領域相近之電機工程師,亦可選擇高普考試,進入政府部門擔任公職;對於學術研究有興趣,也可以持續攻讀碩士、博士,在國內外大學從事科研工作;任職法律事務所,協助處理電子科技公司的專利與智慧財產權,也是相當適合的選項;台塑集團企業亦主動招募學習表現優異之畢業生。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工程數學(線性代數)
- 程式設計
- 普通物理
- 普通物理實驗
- 微積分
- 工程概論
- 邏輯設計
- 普通化學
- 普通化學實驗
-
大二必修
- 電子學
- 電路學
- 電子電路實驗
- 近代物理
- 工程數學(複變函數)
- 工程數學(微分方程)
- 電子工程概論
-
大三必修
- 電磁學
- 電子電路實驗
- 專題研究
- VLSI設計導論
- 半導體元件物理導論
- 半導體實驗
- 電子學
- 微處理機
-
大四必修
- 校外實習
- IC設計實驗
- 電波工程實驗
- 專題研究
專業選修課程
-
奈米材料製程
- 固態物理導論、半導體製程、半導體實驗、半導體元件設計、非揮發性記憶體元件與製程
-
綠能照明
- 半導體製程、半導體實驗、半導體元件設計、光電材料
-
高頻通信電子
- 通訊電子學、電波工程實驗、天線
-
智慧晶片系統
- 通訊電子學、微處理機實驗、IC設計實驗、生醫電子學
特色課程

電子學
電子學是本系最為核心課程之一,課程說明各種基本電子元件工作與設計原理,進而相互連接,以達到預期的各種功能,為學習電子電路以及往類比與數位積體電路、IC 設計發展的的必備基礎。另輔以對應的實驗課程,使理論與實務結合,同學學習意願與成就高。

電磁學
電磁學是本系最核心課程之一,闡述自然生活中與高速電子電路 (如電腦與手機主機板) 之各種電與磁的現象,內容以向量微積分為數學工具,說明庫倫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等原理,隨課程發展應用到高速電子元件與系統的分析與設計。本課程為學習無線 (如手機與基地臺) 通訊、電磁波、高頻電路設計、光電等之基礎。
圖解:電磁學基本定理之教具
版權:課程資料自行拍攝

IC 設計實驗
IC 設計實驗為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的入門實驗課程,培養同學 IC 設計的基本概念。從 IC 設計的模擬到合成,每課程單元的理論皆有配套之實驗教材設計,達成理論與實務結合之成效,使同學充分瞭解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的概念,以及相關電路設計軟體工具的使用與操作。

光電材料
光電材料是本系特色課程之一,內容包含基本固態物理、光電材料元件之基本原理及應用實例,例如光偵測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與雷射二極體等。配合本系完整設備,修課同學能奠定充實光電專業知識與基本研究能力。

半導體實驗
半導體實驗課程整合元件物理與製程,於本系無塵室製作百萬分之一公尺大小的電子元件,並控制雜質濃度低於百萬分之一。由於損傷元件的微粒遠小於人類感知極限,同學必須利用學理,分析電流與電容找到改善製程的方法。
圖解:半導體課程上課情形
版權:自行拍攝
適合從事工作
-
電子工程師
-
因應商業、工業、軍事與科學需求,利用電子學與材料性質學等知識,研究、設計、開發與測試電子零件與電子系統。設計電子電路或電子零件,通常用於電子通訊、航太導引、推進控制、聲學工程、或儀表與控制器等。
-
-
半導體與電子產業
-
執行設計或生產電子半導體晶片之工程專業:包含微影技術,離子植入,擴散,沉積,蝕刻等製程;製程實施前之電路與電晶體設計及相關模擬;製程實施後之測試與分析;相關製程機台與電腦輔助設計軟體開發;製程整合與設計準則制定。
-
-
電子產品設計工程師
-
因應商業、工業、軍事與科學需求,利用電子學與材料性質學等知識,研究、設計、開發與測試電子零件與電子系統。設計電子電路或電子零件,通常用於電子通訊、航太導引、推進控制、聲學工程、或儀表與控制器等。
-
-
電子資訊業
-
因應商業、工業、軍事與科學需求,利用電子學與電腦等知識,研究、設計、開發與測試電子資訊系統。運用電子電路或電子零件,用於通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
-
-
專利工程師
-
律師事務所或智慧財產局,處理專利與相關法律業務。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系友林永翔
版權:本人提供
林永翔
建國中學畢業,由於對電子科系的高度興趣,選填志願時放棄公立大學其他理工科系,選擇長庚電子系。因實習課而於南亞科技公司實習,在大學時期就窺見高科技專業工作。接著就讀長庚光電所,兩年期間學習化合物半導體元件,並產生濃厚興趣,恰逢南亞光電公司捐贈氮化合物磊晶設備,進而繼續就讀博士班,掌握光電元件磊晶技術。
2007年晶元光電與指導教授產學合作,協助開發氮化合物磊晶技術及產品量子效率提昇專案。2014年任研發副理開發紫外線LED,更帶領團隊研發藍光雷射元件,品質達國際大廠水準,目前任研發經理。實驗室的磊晶訓練紮實,讓我無縫接軌從事高科技工作。長庚電子系的課程,在研究開發磊晶驗證與討論時對我的幫助很大。

圖解:2013級系友江逸騏
版權:系友提供
江逸騏
2013年長庚電子系畢業,對高頻電子領域產生強烈的興趣。因此進入邱顯欽老師的微波毫米波高速元件實驗室研修碩士,奠定高頻電路分析與設計基礎,獲得寶貴的研究經驗,並順利於2015年畢業且參與研發替代役,直接進入英業達公司高頻設計部門擔任高頻電子工程師。
在英業達公司短時間的摸索與學習,憑藉誠懇工作態度,2016年負責第一樁AIO產品專案,再接手出貨量較大的NB產品,並獲得良好成果。由於優良專業背景與敬業精神,在2018年獲得長官賞識而升遷,也因而接手高難度的360度NB專案。這些經歷使我理解紮實的專業技術基礎背景外,人際溝通及問題排除技巧十分重要。

圖解:系友呂承恩
版權:系友提供
呂承恩
師大附中畢業,考量科系與地理位置,選擇長庚電子系。求學過程中一度對未來迷惘。大三的專題研究,深刻體會電子、半導體、及動手做實驗的樂趣。在師長及家人的鼓勵,碩班一年直攻博士,過程紮實且有挑戰性,更獲得科技部千里馬獎助,在波蘭國家科學院訪問研究。
2011年加入華亞科技公司元件,DRAM與博士班的研究主題不完全相同,但所求學過程中所建立的深厚基礎與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技術與觀念,就是工作最大的助力與後盾。2018/01,由台灣美光公司轉入日本廣島的美光半導體廠。開始與不同背景、不同國家的夥伴合作努力,不斷的進步與追求完美,工作是挑戰,也有樂趣。
多元能力
閱讀理解:能理解文章的意涵與邏輯,及所想傳達的訊息與想法。
個人特質
客觀性:多元客觀,易於參考接納外部意見,願意接納意見並有彈性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