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20/2/17 上午 10:36:14
學系特色
本系旨在培育文教事業及各行業教育管理人才,期能培養整合教育與管理之專業能力。課程設計重視學生生涯進路發展的規劃,以教育與管理領域之理論與實務為重點,並加強法律及領導專業課程的設計,使學生能兼備法律知識及領導發展素養。
本系為非師培學系,有意從事小學、特教及幼教教職的學生,在學期間可另申請修讀師資培育學程。
學科意涵
本系歸屬教育學門領域,課程規劃包含教育行政、管理、法律等領域。
學習方法
本系常用的學習方法包含有:企劃書提案、專題研究、數據資料分析、個案討論、批判閱讀、國內外文教組織參訪等。
圖解:企劃書提案
版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本系常用的學習方法包含有:企劃書提案、專題研究、數據資料分析、個案討論、批判閱讀、國內外文教組織參訪等。
圖解:專題研究
版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本系常用的學習方法包含有:企劃書提案、專題研究、數據資料分析、個案討論、批判閱讀、國內外文教組織參訪等。
圖解:數據資料分析
版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本系常用的學習方法包含有:企劃書提案、專題研究、數據資料分析、個案討論、批判閱讀、國內外文教組織參訪等。
圖解:個案討論
版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本系常用的學習方法包含有:企劃書提案、專題研究、數據資料分析、個案討論、批判閱讀、國內外文教組織參訪等。
圖解:文教組織參訪
版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一、與教育學系之差異:本系為非師培學系,有意從事小學、特教及幼教教職者,入學後可另申請修讀師資培育學程。二、與公共行政之差異:本系聚焦在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畢業生可從事公職或教育人力資源產業。三、與管理學系之差異:本系聚焦於教育管理人才之培育,人文價值與人文關懷是本系重點發展方向。四、與法律學系之差異:本系之法律課程聚焦於文化教育相關之法律課程,修畢者已具備律師、司法人員之報考資格。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非師資培育學系,但有意從事小學、特教及幼教教職者,在學期間可另申請修讀師資培育學程。
▼行銷管理不僅是產品銷售或培養業務人員,更重在組織與產業的創新連結,成為產業創新與永續經營的重要人力。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重在培育具創新與團隊合作能力的文教產業人才,是畢業生投入不同產業創新服務的重要利基。在學習容內容與方法方面,本系特色:▼重於教育創新,非僅制式訓練。▼重於參與實踐,非僅學術訓練。▼重於團隊合作,非僅統馭管理。▼重在人力資源發展,非僅人力資源管理。▼培養法律素養,非在死記法條。
補充提醒與說明
人力資本是新世紀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本系重在培育各產業人力加值專業人才,並結合本校一百廿多年師資培育之堅實育才傳統,打造具有前瞻性並能與社會發展脈動結合之以下人才:人資部門教育訓練師、教育領域教師或實驗教育創新人才。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教育學
- 經濟學
- 教育行政學
- 管理學
-
大二必修
- 會計學
- 統計學
- 教學設計與方法
-
大三必修
- 社會科學研究法
- 非營利組織管理
-
大四必修
- 行政法
- 文教法規與制度
專業選修課程
-
教育行政
- 教育心理學、教育組織、教育哲學、領導與決策、教育政策、教育測驗、溝通與激勵、課程設計、教育社會學、教育計畫、教師學、決策理論、教育評鑑、學校行政、教育品質管理、教育發展與研究、比較教育、教育資料科學…等
-
產業管理
- 職涯管理、行銷管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服務業管理、資本預算管理、方案規劃與設計、企業教育訓練、產業經濟學、策略管理、文教事業管理個案分析、企業倫理、管理發展與研究、創業規劃管理…等。
-
領導發展學分學程
- 提供學生發展領導力之機會,培育教育、行政、管理與企業領域之領導人才。課程:領導與決策、溝通與激勵、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方案規劃與設計、策略管理、企業教育訓練、文教產業與趨勢分析…等。
-
法律專業學分學程
- 為符合職場跨法律和各種專業領域之需求,提供學生法律專業能力之訓練,使其能取得法律專業作為第二專長,增加其競爭能力,課程:法學緒論、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訴訟法、國際法、著作權法、勞動法、消保法…等。
特色課程
教育政策
一﹑認知:理解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與探究內容。
二﹑技能:應用政策知識探討教育政策議題。
三﹑情意:培養關懷教育政策與實踐的態度與行動。
行銷管理
本課程主要以典範轉移下新經濟的服務行銷與網路行銷為主,除了傳統行銷的4P架構,也引進網路行銷(eMarketing)與網路服務(eService)的概念。本課程針對教育機構行銷管理分為四大單元,課程架構如下圖所示;說明如后:1. 產品面(Product)2. 通路面(Place)3. 促銷面
人力資源管理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十九世紀是以工業化社會為主,因此決定組織或企業的成功,來自於有形的資產,如土地、廠房、機器、生產設備、資金等等。然而進入二十世紀,各企業逐漸發覺到,「人」才是企業資產的核心;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紀末,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市場與產業型態出現很大的變化,從傳統產業逐漸轉型為服務
財務管理
本課程旨於介紹財務管理之基本觀念、知識與工具。期望裨益學生建立正確且良好之財務觀念,將財務管理之知識與工具適時適度地運用於校務行政之財務實務規劃與運作上,使學校之資源運用與財務規劃管理更具專業與效率性。
法律學程相關課程
為符合職場跨法律和各種專業領域之需求,提供學生法律專業能力之訓練,使其能取得法律專業作為第二專長,增加其競爭能力,課程:法學緒論、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訴訟法、國際法、著作權法、勞動法、消保法…等。
適合從事工作
-
政府公共事務
-
教育行政人員(公職人員)、校長、主任、教師
-
-
教育與訓練
-
企業訓練講師、文教事業企劃人員
-
-
企業經營管理
-
人力資源發展人員、行銷人員
-
-
稅務及法律人員
-
律師、司法人員、企業法務人員
-
系友生涯發展

呂紹弘
監察院監察調查處調查員
105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二級考試及格
105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錄取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育政策與管理碩士班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學生於大學及碩士班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因對教育行政領域之學術及實務工作有濃厚興趣,於政治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於105年錄取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教育行政類科,並於同年錄取高考二級教育行政類科,經訓練及格後,目前服務於監察院監察調查處,擔任調查員一職,主要業務為協助監察委員行使監察職權。

朱睿潔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科員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育政策與管理碩士班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大學除系上課程外,還修了國小教育學程、選修語創系課程以及參加POP社,增加些有關教師的經驗值,並就讀研究所,而實習完成取得教師證後,先成為全職研究生,在研究所階段並另準備高普考。碩二上錄取地方特考四等,畢業後去單位報到,而政府單位人員流動快速,很多事情要自己摸索,一開始壓力很大,適應工作後,嘗試改變一些陋習,增加效率,也因此績效也便好,故也得長官青睞,獲內部升遷。

宋子君
桃園市中壢區新街國小教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高中、大學我都很熱愛參與課外的活動,高中在康輔社團擔任公關長,養成策畫活動的能力。大三擔任系學會會長,除了為系上籌辦許多活動之外,也努力成為學生與老師們中間的橋樑,也參加三屆教經梯因而促成考教程的動力。在中國交換時有許多夠在那工作的機會,讓我非常猶豫,但那幾年是小學老師開缺的的熱潮,因此回到台灣進行實習後拿取小學教師證書,至桃園市擔任代理老師,兩年的寶貴經驗讓我在106年桃園市教師甄試中脫穎而出。

許祥恩
國泰金融控股公司/儲備幹部
英諾瓦資訊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營運專員
聯合利華股份有限公司 校園大使(雇主品牌與校園招募專案)
瀚亞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策略規劃實習生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高中時明確志向對商管與教育領域皆有興趣,因此選擇結合兩者領域之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就讀,大學在教育及管理這兩大領域裡日益精進。魏郁禎老師鼓勵我勇於學習,進而考取國小教程。曾擔任策略規劃實習生,協助規劃並執行金融科技專案以及新事業籌備,透過開發新科技以符合客戶需求、吸引並強化顧客黏著度,在此期間,培養專案管理能力與金融科技開發經驗外,亦奠定金融業志向,現加入國泰金控擔任儲備幹部,從事策略規劃相關工作。

莊書毓
德國藥廠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人員
國際精品品牌 教育訓練助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高中選校時,我瀏各個覽系所的課綱,畢業可能的就業方向。因此放榜後,我也能有所連結,知道接下來的四年可以透過修課、聽演講和上網搜尋等各種管道來瞭解適合的職業,在大學時並透過實習來確認是否適合勝任職務。經由各種方式了解到適合職務,目前於人資部門的目標「打造一個能夠吸引並留住人才的工作環境」為此目標各自分工和合作在人才招聘、員工入職、學習與發展、薪酬與福利等面向。
多元能力
閱讀理解:能理解文章的意涵與邏輯,及所想傳達的訊息與想法。
個人特質
自信心:自信自重,肯定自我,喜愛自我;有較高的能力感、勝任感及控制感,不易受他人表現影響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