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18/11/28 下午 04:59:22
學系特色
本學系的目標是培育國際貿易與國際行銷之專業人才。教學以就業和實務為導向,主要著重在培育學生具備應用專業知識與跨境商務溝通能力,同時具備企業倫理之涵養與全球化視野。
學科意涵
課程領域以國際經貿與國際企業為主要發展方向,同時兼顧國際經貿理論與實務及企業國際行銷與國際財務管理。
學習方法

強化推動國際化發展:推動學生海外企業實習及國際姐妹校交換研習。
圖解:海外實習

推動與國際貿易業界建教合作(跨境電子商務),落實教育與實務界結合與支援。
圖解:跨境電商實務競賽

以理論與實務配合的方式,鼓勵學生善用資訊科技及創意思考。
圖解:會展競賽

課程設計跳脫刻板的教科書式教學,以校外教學方式落實學生之專業知識應用。
圖解:校外參訪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國貿相關學系與其他財經類科差異在於專業能力及心態差異。為因應國際化快速變遷之需求,需要更了解國際動向,並時時注意國際脈動,相較於其他商業類科來說,更需要具備多元客觀之心態才能友善包容不同文化及與其他文化之人交流貿易等。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普遍學生對國際貿易的出路認知僅侷限於報關從業人員,實則本學系已持續發展跨境電商及會展產業領域有成,學生就業方向可多元化發展。除卻系所培育之專業領域外,也重視跨領域課程,故學生在職涯上有更多包含製造業、航空業、科技業、金融業、餐飲業、學術界等選擇。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國際貿易普遍在學習內容上容易被誤解僅有「物流、船運」等之類較為死板的教學內容,但其實全球的經濟發展命脈主要就是依靠國際貿易。國貿人員的重點培育就是要求對國際市場具高敏感度,從最初的客戶篩選,經進出口報關等既定程序,至交易後之客戶關係維持,均是為國際貿易的學習內容。
補充提醒與說明
無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經濟學
- 會計學(含實習)
- 管理學
- 計算機概論(含實習)
- 國際貿易實務
- 微積分
-
大二必修
- 國際貿易原理與政策
- 統計學(含實習)
- 行銷學
- 財務管理
- 貿易經營程式設計
-
大三必修
- 貿易英文書信
- 國際金融
- 國際企業管理
- 國際匯兌
- 國際行銷管理
-
大四必修
- 貿易資訊系統
- 經貿英文閱讀
- 商貿網路應用
專業選修課程
-
國際貿易模組(7選4)
- 貿易融貿、貿易風險管理、國際貿易商展、海關實務、貿易與稅法、兩岸經貿研討、外匯市場操作
-
國際行銷模組(6選4)
- 消費者行為、企業個案分析、數位行銷、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倫理與行銷道德、工業行銷
-
無領域區分
- 商用英文聽講練習、初級日文(一)(二)、貿易實務檢測、個體經濟分析、總體經濟分析、資料處理(一)(二)、國際貿易英語會話(一)(二)、越南語、商務英文檢定、財務報告分析、展場英文、衍生性金融商品、管理經濟學、校外實習(一)(二)
-
總整課程(必選)
- 貿易推廣實務協作與發表(一)(二)、國際貿易實務協作與發表(一)(二)、國際行銷務協作與發表(一)(二)、行銷策略實務協作與發表(一)(二)、
特色課程
暫無圖片
商用英文聽講練習
建立國貿人才最基本之商業英文能力,輔以互動式教學法,為最受歡迎之課程,更吸引外系學生跨系修讀。
暫無圖片
海關實務
遴聘最具專業度及公信力之財政部關務署高階主管授課,除提供豐富實務經驗外,輔以關務署轄內陸海空之相關單位參訪最為學生歡迎。另為取得關務署核發之證照之基礎課程。
暫無圖片
實務協作與發表
依據現行經濟發展趨勢為學生量身打造未來就業知能,例如跨境電商、國際會展等等,直接讓學生於畢業前即有至業界實務操作,創造畢業即就業之機會。
適合從事工作
-
國貿人員
-
各大企業國貿進出口業務部門人員
-
-
政府部門服務
-
公職人員(關務署、財稅人員等等)
-
-
企業方面
-
行銷企劃人員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為自己訂下目標
版權:校友自行提供
劉昌佑
在校主要發展方向如下:重新學習英文(英文演講比賽第一名)、爭取美國交換生及申請暑期美國打工度假、加入國外實習志工(AIESEC商學學生組織)、去尼爾森實習、聽超過60幾場的演講
第一份正式工作在維他露當儲備幹部(3.5年,後升至上海旺旺總部當KEY ACCOUNT客戶經理(近2年),在職場的心路歷程上了解到要真正深入學習並了解產業,是需要花時間經營的。目前亦正努力實踐自己立下的目標中。

陳心慈
由於大三暑假的實習經驗,讓我想在畢業後進入職場,在校期間除修讀國貿系上科目外,更選修應英系相關課程,培養外語能力並修得學程,另為強化資訊專業技能,在課餘時間自修,考取電腦專業證照等,及早為就業做準備。
進入公司主要從事文書流程管考、規劃辦理公司活動等工作,除需應用在學期間所培養的資訊及資料整合能力外,良好的溝通技巧更是必備的技能,適時請教前輩,於工作過程中,持續累積能力及經驗。

圖解:自我成就
版權:校友提供
李漢育
唸書時期除了透過學校完善的系統學習外也喜歡大量閱讀,透過讀者主觀客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學習、充實自己的思維。擔任系學會重要幹部對於組織發展及溝通協調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收穫。課餘時間與幾位朋友共組樂團,參與校內各系大小活動來累積台風經驗及團隊默契。以上是我的學習經驗。
目前從事業務性質工作,業務工作除了口才好,更需要的是專業技能、談判技巧。因為唸的是商科,所以在學生時代修的經濟學、會計學,所以都能結合實務做套用,此外我會利用假日再去進修相關課程,例如法律常識、行銷學、經營管理。因為我知道在職場上求生存不外乎就是你要一直充實自己,你才不會被市場和競爭者淘汰

杜佳蓉
經由學校安排不同商學相關課程學習到國貿進出口基礎觀念及會計應用,在校外參訪中體驗實務運用。參與系會活動中,在辦理活動及與他系合作過程中學習不怕生及領導能力。
雖從事行銷工作,還是與大學所學息息相關,特別是在安排寄送產品,因對國貿有基礎觀念能與船務溝通流暢,對於廠商/客戶提供的S/O也能立即擷取所需資料,在請款遇到問題時也會運用會計觀念進行討論並解決。
多元能力
外語能力:外國語文聽說讀寫能力。
個人特質
客觀性:多元客觀,易於參考接納外部意見,願意接納意見並有彈性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