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20/10/26 上午 09:38:18
學系特色
本系師資涵蓋智慧輔具設計與製造、生物力學、生醫材料、AI、醫學影像、生醫資訊、生醫電子、生理訊號與感測、生醫光學、醫用儀表、臨床醫學等專長;本系設在護理學院下,並與護理師、醫生、治療師等專業醫療人員聯合授課,訓練學生實作經驗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設有多間特色實驗課程與實驗室,並與醫院合作臨床教學,以培育兼具醫學與工程知識及臨床經驗之醫學工程師,期許學生畢業後能應用所學增加學生就業與升學機會。
學科意涵
本醫學工程系旨在整合生物醫學及工程科學之跨領域,著重扎實的工程訓練與醫學涵養,以工程技術解決生物醫學及臨床的議題,發展出創新的技術、智慧元件與裝置,及系統整合,如生醫材料、醫療電子、智慧醫療輔具。以符合社會需求及生物科技與醫療照護產業的發展趨勢。
學習方法

醫學工程概論介紹基礎科學、工程技術與臨床醫學於疾病診斷或治療的醫學工程,包括生醫儀器、長照輔具、生醫訊號、醫學影像、生醫材料、智慧輔具、生醫感測等,實務製作與量測會融入課程中,上課時會教導學生實作與量測。
圖解:功能鞋墊與足壓量測實景

理論基礎學習是高中課程的延伸,像是普通化學、普通物理、普通生物、計算機概論,同時延伸教導學生醫用生理學、解剖學、AI醫學影像,以利了解人體構造,及影像處理技術。
圖解:AI影像處理上課實景

普通化學實驗:配合普通化學課程內容與目標,學生經由實作實驗印證化學原理定則,學習 科學研究過程及精神,練習實驗基礎技能及資料收集、數據整理及報告彙整等基礎科學研究能力。
圖解:普通化學實驗上課實景

醫工實驗:本實驗是醫用材料專業的基本實驗技術訓練,為認識有關醫用材料的製備與儀器設施的操作,熟悉材料的檢測技術,不同類別材料的形態觀察。
圖解:醫工實驗上課實景

電腦輔助分析與概論是一套數位化醫療產品模擬分析(測試)之方法,利用電腦軟體進行醫療產品的力學行為模擬分析,從而代替實際產品的測試模型,降低產品試製成本,縮短產品設計周期。
圖解:電腦輔助分析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和本系相似的科系包含了「生物醫學工程」、「生命科學」、「生醫科學與工程」…等系。醫工系是將工程技術應用於醫學相關領域上,包括生醫材料、醫學影像、生物力學、生醫訊號與感測、智慧輔具、醫學電子……等等,而生科系或生物醫學是著重在基因、染色體、蛋白質、食品、酵素與生化工程的應用與發展,與醫學工程學習有所差異。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畢業學生的出路主要從事生醫、生技、醫療設備、醫療器材研發相關的工程師。學生畢業後從事生醫產業、生技產業、醫藥產業、醫療器材產業以及在醫院工作,亦可繼續深造生物醫學工程碩士班。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醫工系常與生物科技系、生物醫學系等學系混淆。著重扎實的工程科技與醫學知識訓練,幫助學生在專業涵養上獲得醫學工程領域的培育,應用於解決生物醫學及臨床的議題。
補充提醒與說明
醫學工程相關產業正如以前台灣半導體產業起飛階段,台灣現有優質的醫學與工業技術基礎,有利於醫療產業發展。本系培養的醫工的跨領域專業人才符合產業人才需求,其發展特色如:智慧醫療與醫學影像、醫學材料與應用、醫療產品設計與研製。每個學生自大一起有自己的師徒師及班級導師,一方面輔導課業學習,一方面在多樣性生醫工程領域中引導學生興趣專業,根據其興趣建議學生的選修課程及職涯發展的方向。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普通化學
- 微積分
- 醫學工程概論
- 普通物理
- 普通生物學
- 普通化學實驗
- 普通物理實驗
- 工程圖學
- 機率與統計
-
大二必修
- 醫用生理學(含實驗)
- 工程力學
- 醫學工程數學
- 醫學材料工程導論(一)
- 生物運動力學
- 醫療器材設計導論
- 計算機概論
- 醫學工程實驗(一)
- 醫學工程實驗(二)
-
大三必修
- 醫學材料工程導論(二)
- 醫學儀表與測量(含實驗)
- 醫學訊號與系統(含電路學)
- 生物統計學
- 醫學工程實驗(三)
- 科技論文導讀
- 專題研究(一)
- 專題研究(二)
-
大四必修
- 臨床醫療概論
專業選修課程
-
無領域區分
- 智慧醫療照護概論
- 生物醫學概論
- 發明與創意產品設計
- 程式語言
- 骨骼肌肉系統
- 基礎光學
- 醫療器材設計工程
- 基礎生醫影像處理技術
- 醫學工程實驗(四)
- 醫療器材法規與認證
- 穿戴式物聯網應用
- 醫藥生技與產業概論
- 醫用電子系統設計
- 細胞培養及應用
- 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
- 臨床工程問題導向學習
- 逆向工程與3D列印
- 醫工實務實習
-
醫學材料
- 生物化學
- 材料分析檢測技術
- 細胞生物學
- 進階醫學材料工程導論
- 薄膜工程(含實驗)
- 醫用高分子
- 生醫奈米科技與材料
-
無領域區分
- 智慧醫療照護概論
- 生物醫學概論
- 發明與創意產品設計
- 程式語言
- 骨骼肌肉系統
- 基礎光學
- 醫療器材設計工程
- 基礎生醫影像處理技術
- 醫學工程實驗(四)
- 醫療器材法規與認證
- 穿戴式物聯網應用
- 醫藥生技與產業概論
- 醫用電子系統設計
- 細胞培養及應用
- 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
- 臨床工程問題導向學習
- 逆向工程與3D列印
- 醫工實務實習
-
醫材系統設計
- 感測元件及原理
- 電腦輔助設計與分析概論
- 輔具與復健工程
- 醫療器材設計與開發實務
- 醫學影像系統
- 生醫光電系統(含電子迴路)
- 智慧輔具設計與開發
-
無領域區分
- 智慧醫療照護概論
- 生物醫學概論
- 發明與創意產品設計
- 程式語言
- 骨骼肌肉系統
- 基礎光學
- 醫療器材設計工程
- 基礎生醫影像處理技術
- 醫學工程實驗(四)
- 醫療器材法規與認證
- 穿戴式物聯網應用
- 醫藥生技與產業概論
- 醫用電子系統設計
- 細胞培養及應用
- 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
- 臨床工程問題導向學習
- 逆向工程與3D列印
- 醫工實務實習
-
醫材系統設計
- 感測元件及原理
- 電腦輔助設計與分析概論
- 輔具與復健工程
- 醫療器材設計與開發實務
- 醫學影像系統
- 生醫光電系統(含電子迴路)
- 智慧輔具設計與開發
-
無領域區分
- 智慧醫療照護概論
- 生物醫學概論
- 發明與創意產品設計
- 程式語言
- 骨骼肌肉系統
- 基礎光學
- 醫療器材設計工程
- 基礎生醫影像處理技術
- 醫學工程實驗(四)
- 醫療器材法規與認證
- 穿戴式物聯網應用
- 醫藥生技與產業概論
- 醫用電子系統設計
- 細胞培養及應用
- 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
- 臨床工程問題導向學習
- 逆向工程與3D列印
- 醫工實務實習
-
醫材系統設計
- 感測元件及原理
- 電腦輔助設計與分析概論
- 輔具與復健工程
- 醫療器材設計與開發實務
- 醫學影像系統
- 生醫光電系統(含電子迴路)
- 智慧輔具設計與開發
-
醫學材料
- 生物化學
- 材料分析檢測技術
- 細胞生物學
- 進階醫學材料工程導論
- 薄膜工程(含實驗)
- 醫用高分子
- 生醫奈米科技與材料
-
無領域區分
- 智慧醫療照護概論
- 生物醫學概論
- 發明與創意產品設計
- 程式語言
- 骨骼肌肉系統
- 基礎光學
- 醫療器材設計工程
- 基礎生醫影像處理技術
- 醫學工程實驗(四)
- 醫療器材法規與認證
- 穿戴式物聯網應用
- 醫藥生技與產業概論
- 醫用電子系統設計
- 細胞培養及應用
- 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
- 臨床工程問題導向學習
- 逆向工程與3D列印
- 醫工實務實習
-
醫材系統設計
- 感測元件及原理
- 電腦輔助設計與分析概論
- 輔具與復健工程
- 醫療器材設計與開發實務
- 醫學影像系統
- 生醫光電系統(含電子迴路)
- 智慧輔具設計與開發
-
醫學材料
- 生物化學
- 材料分析檢測技術
- 細胞生物學
- 進階醫學材料工程導論
- 薄膜工程(含實驗)
- 醫用高分子
- 生醫奈米科技與材料
-
醫材系統設計
- 感測元件及原理
- 電腦輔助設計與分析概論
- 輔具與復健工程
- 醫療器材設計與開發實務
- 醫學影像系統
- 生醫光電系統(含電子迴路)
- 智慧輔具設計與開發
-
無領域區分
- 智慧醫療照護概論
- 生物醫學概論
- 發明與創意產品設計
- 程式語言
- 骨骼肌肉系統
- 基礎光學
- 醫療器材設計工程
- 基礎生醫影像處理技術
- 醫學工程實驗(四)
- 醫療器材法規與認證
- 穿戴式物聯網應用
- 醫藥生技與產業概論
- 醫用電子系統設計
- 細胞培養及應用
- 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
- 臨床工程問題導向學習
- 逆向工程與3D列印
- 醫工實務實習
-
醫材系統設計
- 感測元件及原理
- 電腦輔助設計與分析概論
- 輔具與復健工程
- 醫療器材設計與開發實務
- 醫學影像系統
- 生醫光電系統(含電子迴路)
- 智慧輔具設計與開發
-
無領域區分
- 智慧醫療照護概論
- 生物醫學概論
- 發明與創意產品設計
- 程式語言
- 骨骼肌肉系統
- 基礎光學
- 醫療器材設計工程
- 基礎生醫影像處理技術
- 醫學工程實驗(四)
- 醫療器材法規與認證
- 穿戴式物聯網應用
- 醫藥生技與產業概論
- 醫用電子系統設計
- 細胞培養及應用
- 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
- 臨床工程問題導向學習
- 逆向工程與3D列印
- 醫工實務實習
-
醫學材料
- 生物化學
- 材料分析檢測技術
- 細胞生物學
- 進階醫學材料工程導論
- 薄膜工程(含實驗)
- 醫用高分子
- 生醫奈米科技與材料
-
無領域區分
- 智慧醫療照護概論
- 生物醫學概論
- 發明與創意產品設計
- 程式語言
- 骨骼肌肉系統
- 基礎光學
- 醫療器材設計工程
- 基礎生醫影像處理技術
- 醫學工程實驗(四)
- 醫療器材法規與認證
- 穿戴式物聯網應用
- 醫藥生技與產業概論
- 醫用電子系統設計
- 細胞培養及應用
- 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
- 臨床工程問題導向學習
- 逆向工程與3D列印
- 醫工實務實習
特色課程

逆向工程與3D列印
逆向工程是企業研發設計的主軸,應用逆向工程技術可快速完成精密機械產品的設計與製造,並可應用於工業造型設計等複雜3D量測,提升設計的品質與能力。
圖解:3D列印成品

醫用生理學(含實驗)
認識人體組織器官系統之組成及運作方式,了解人體生理系統運作的基礎瞭解並說明各系統生理功能、調控機轉及整合。
圖解:生理訊號檢測

醫學工程概論
介紹工程、物理、數學、工程技術、生物醫學科技、與臨床應用等跨領域工程科學。
圖解:醫學工程概論:鞋墊開發與足壓量測

電腦輔助設計與分析概論
運用電腦軟體製作並類比實物設計,展現新開發商品的外型、結構、彩色、質感等特色。
圖解:電腦繪圖課程上課實景

醫學工程實驗
透過實際操作,了解醫學工程之相關醫學系統和設備,期能幫助患者得到更好的照料以及提高健康個體的生活質量。
圖解:醫工實驗:碳纖維護腕製作與檢測
適合從事工作
-
醫學工程師
-
醫學工程師的職務定義為醫療器材新產品的開發及改良;開發驗證作業的評估及執行等。並在在醫療院所之醫工相關單位任職,或是任職於醫療器材廠商及代理商之維修或行銷部門。
-
-
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
-
服務於在地產業與醫院,進行長照醫材與智慧輔具於照護服務系統之開發,可從設計、分析、製造、檢測之研發工作,以研發具智慧與安全的醫療器材產品。
-
-
電子醫療設備工程師
-
主要為醫療儀器設備檢測、保養、維修及校正。依公司建置電子醫療設備相關資料、故障排除、維修,並進行電子醫療設備成本分析、採購、驗收與評估設備報廢等工作。
-
-
醫用軟體研發工程師
-
主要進行軟體開發及測試,醫用電腦的軟體程式設計、程式修改、安裝、測試及維護,確認軟體程式可正常運作,並撰寫軟體程式技術說明書,從事相關醫學電子系統的程式開發、維護與管理,及支援客戶服務與專案計畫,如協助下游廠商教育訓練、撰寫技術文件。
-
-
生醫訊號處理工程師
-
協助生醫訊號處理、醫學影像訊號分析、智能演算法開發,利用影像處理軟體進行醫學影像訊號分析,並操作超音波醫學影像系統、生物醫學訊號處理之演算法開發,及撰寫研究計畫及報告
-
系友生涯發展

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多元能力
閱讀理解:能理解文章的意涵與邏輯,及所想傳達的訊息與想法。
個人特質
情緒性:心平氣和情緒穩定,溫和自在,面對現實意志堅定,心情不易動搖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