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21/1/13 上午 11:10:48
學系特色
人工智慧(AI)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全球的AI發展是現在進行式,AI技術所衍生的商機非常龐大,本系以培育學生獲得AI技術能力,並應用於生醫光電、材料,與資通訊技術融合,讓學生成為業界最搶手的人才。此外生醫光電、材料等技術都是現今最熱門且最『賺錢』的行業,如智慧手機、電動車、油電混合車、智慧醫療等裡的電池、光學鏡頭、顯示面板、材料及光電系統整合關鍵零組件等。
學科意涵
憑單一專長即可就業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無論是大型企業或新興產業,跨領域人才正是職場之寶。誰擁有跨領域專長誰就拿到就業的保證。將人工智慧(AI)及資通訊等能力融合光電與材料工程學系不僅橫跨光學、電機、電子、與材料等領域,更重視各領域的整合,未來引領世界變化所需的知識全部在此!
學習方法

做中學
將人工智慧(AI)應用於橫跨光學、電子、光電、材料等領域,透過課程之重新設計與動手實作訓練,培育學生解決問題之能力,更藉著創新創意與專題實作等課程之設計,訓練學生跨領域整合能力。
圖解:微處理機-人工智慧生醫訊號應用
版權:光電與材料工程學系

輔導專業證照考試
Python程式設計是人工智慧(AI)領域的首選語言,也是業界最多需求的專業能力,輔導學生考取專業證照不但讓學習更紮實外,也讓業界肯定學生的專業能力,還有獲得加薪的機會,只要學生願意付出,每位學生都可以取得專業證照。
圖解:基礎程式設計
版權:光電與材料工程學系

業師輔助教學
本系許多課程在光電產業上應用廣泛,但在學校授課時欠缺設備及有實務經驗之業師輔助授課,故本系敦請享有聲譽之業師建構簡易教學設備,並教授這些課程,例如光學玻璃與陶瓷…等。學生上課興致高昂,每個人都能充分參與實作,並發揮自己的創意,對課程理論及操作也有較深入理解。
圖解:光學玻璃與陶瓷-學生體驗燒玻璃
版權:光電與材料工程學系

產學合作
本系擁有豐富的產學合作研發經驗,例如『生物晶片影像分析系統(Biochip Image Analyzer)』是依據業界公司的需求進行客製化研發的產學合作計畫案,其成果無論是準確度及功能皆優於國際大廠的知名軟體。
圖解:產學合作-連結學術與業界實務
版權:光電與材料工程學系

與工研院合作研發
本系與工研院有多項合作研發計畫,例如生醫影像顏顎組織CT模型建構、3D醫學影像建構分析、膝骨術前術後評估等計畫,一起提升台灣產業的技術及品質。
圖解:與工研院合作研發-提升產業競爭力
版權:光電與材料工程學系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將資通訊及人工智慧(AI)應用能力應用於電機、電子、光電及材料學科,與相關科系不同的地方在於本系注重培養學生跨領域能力,橫跨電機、電子、光學、材料等專業領域,更重視各領域的整合,再融合,故相較於電機、機械、電子、光電及材料等科系的畢業生來說,本系畢業生所選擇就業之領域較為廣闊且多元。本系課程設計中實驗、實作相關課程比重較其他科系為重,相信使學生未來就業更具競爭力。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有了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專業工程師嗎?這是一般人常誤解的地方,人工智慧無法取代各類的專業工程師,人工智慧可以應用於電機、電子、光學、材料等不同的專業領域,人工智慧可以藉由過去的數據來最佳化生產效能及良率,降低生產成本,讓產品具有競爭力。除了學習人工智慧的知識外,我們依然需要學習各領域的專業知識。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許多學生或家長在看到系名後,往往會認為本系所學不精,很雜亂。其實本系強調跨領域學習,故系上所修習之課程多數結合數個領域,讓學生在未來出社會後能夠有多方面的發展,同時就業機會亦比傳統系所的機會還要高。跨領域學習配合做中學的理念,學生可以在輕鬆的環境下學習,自然可提升學習成效。
補充提醒與說明
許多高中生及家長非常關注學生未來的就業及競爭力等問題。為此本系規劃了職涯輔導活動包含:(1)發掘自己的性向與興趣,透過職涯性向測驗進行自我的探索;(2)職涯導航,透過參與不同產業之企業講座、企業參訪及工作坊等活動為投入職場準備;(3)學生成為自己職涯的實踐家,經由本學程媒合,大四學生至企業實習,親身體驗職涯生活。
學生得以從職涯輔導活動中認識自我,建立正確的工作態度,有助於順利接軌職場。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一)
- 基礎物理
- 基礎物理實驗
- 光電科學
- 材料學(一)
- 微積分(二)
- 應用化學
- 基礎電路實驗
- 電路學
- 材料學(二)
- 基礎程式設計(Python)
-
大二必修
- 工程數學(一)
- 電子學(一)
- 光學
- 電磁學(一)
- 微處理機
- 光學設計
-
大三必修
- 工程英文
- 電磁學(二)
- 專題實作(一)
- 光電與材料實驗(一)
- 光電材料
- 科技英文報告
- 專題實作(二)
- 光電與材料實驗(二)
專業選修課程
-
無領域區分
- 創意工程
- Office軟體應用
- 綠色科技概論
- 光學玻璃與陶瓷
- 金相分析
- 半導體製程與構裝
- Matlab程式設計
- 微機電概論
- 電子學(二)
- 有機化學
- 工程數學(二)
- 資料庫系統
- 光電元件與應用
- 綠色能源材料
- 工程製圖
- 材料熱力學
- 光通訊
- 薄膜工程
- 雷射原理與應用
- 機器人程式設計概論
- 物理冶金
- LED元件及產業概論
- 太陽能電池工程
- 光電系統技術應用
-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
- 輕合金製造技術
- 人機介面與虛擬實境
- 先進顯示材料技術
- 光電元件封裝技術
- 節能與儲能技術
- 材料分析技術
- 太陽能電池製造及檢測技術
- 燃料電池
- 人工智慧應用
- 製造實務(校外實習)
- 職場倫理(校外實習)
- 企業實習(校外實習)
- 企業體驗(校外實習)
- 工廠實務(校外實習)
- 工作倫理(校外實習)
特色課程

LED元件及產業概論
本課程教授內容包括 LED 的發光原理、LED 材料與製程及 LED 之應用等,課程中介紹最新之技術及產業發展狀況。課程中也安排了實作單元包括LED 手電筒及 LED 捕蚊燈製作等。希望藉由做中學的教學方式,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及成效,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自我表達、問題解決等多項專業能力。
圖解:LED實作授課狀況
版權:光電與材料工程學系

燃料電池
本課程提供學生接觸與工程有關之燃料電池原理,能在未來工程系統裡了解燃料電池應用,並進一步學習電化學知識,使未來開發之成品能創新且兼具環保與經濟價值。課程內容涵蓋實作單元,希望藉由做中學的教學方式,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及成效。
圖解:燃料電池發電模組
版權:光電與材料工程學系
太陽能電池工程
太陽電池無疑是再生能源中最佳的選擇,現今的產品規格與製造成本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推展,材料與元件技術的研發將會是太陽電池產業決勝的關鍵。本課程除介紹多種太陽能電池之種類及優缺點比較外,本校建築物頂樓亦裝設太陽能發電模組及電池轉換系統供學生實作實踐之基地。
圖解:太陽能發電模組
版權:光電與材料工程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生產製程工程師
-
運用工程理論與技術,協助製程管制、電源配送、儀器設計等工程案;製作機械與設備配製圖、擬定作業流程、研究數據與分析生產成本等。
-
-
AI應用工程師
-
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統計分析數據提升產能及效能,提供合適的工廠及產品的解決方案,提升製程效率減少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
-
-
半導體產業:研發工程師,製程工程師
-
運用工程理論與技術,協助完成製造工程案,如開發工具、執行設計案,以及整合機械、周邊設備與電腦科技,以提升製程效率。
-
-
材料研發人員
-
評估材料和開發機械裝置和製程,製造符合產品設計與規格的材料。研發現有材料新用途,包含單一材料與複合材料,如石墨、金屬和金屬合金、陶瓷和玻璃、塑膠和聚合物與天然材料。
-
-
製造工程師
-
運用材料或工程理論與方法設計、整合或修正生產系統與相關製程。必要時,須與商業或工業設計師合作,調整產品設計以降低成本、提升產能。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聯華電子 林均翰
版權:林均翰
聯華電子-擴散製程工程師 林均翰
剛進大學的時候,對於未來的方向並沒有非常了解,對於課堂上的原文書則是覺得非常恐怖,當時想著:整本都是英文還這麼厚,要怎麼唸阿?還好後來教授對於英文教學上非常的仔細,久而久之,原文書也沒這麼可怕了,到了四年級,我很榮幸有機會能到聯華電子實習,在那邊,我也學到了許多東西,同時,也為未來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很榮幸在大四那一年有機會去台灣鼎鼎有名的半導體公司實習:聯華電子。在實習期間我負責擴散部門裡的離子佈值機。碩班畢業後原單位剛好有職缺而我又因為有實習的經歷才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上班後很快就能步上軌道,這對部門是一大助力,因為不用花時間重新教學。未來如果有實習機會的話我強烈建議學弟妹們一定要去參加,這能幫你未來加分與找工作能贏在起跑點。

圖解:群創光電 宋源益
版權:宋源益
群創光電-高級工程師 宋源益
高中時期我就對光電這方面感到有興趣,常常會拿一些簡單的電路及LED燈來焊接,後來也如願上了光電系,在大學期間我亦偏愛光電類的課程,大四時,因為希望能夠繼續進修光電類的相關知識,便考了光電研究所繼續深造,研究所畢業當完兵後便投入群創光電成為一名高級工程師至今。
初到群創光電時,就發現了公司與學校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很多在學校裡面學習的內容都只是基礎,到了公司則是會利用這些基礎來學習進一步學習到更高深的知識,公司中的機台也與學校教學的機台有蠻大的差距,所以一切都要重新學習,另外,英文閱讀能力也相當重要,因為在公司許多機台的操作手冊都是英文,因此對於英文也需要有相當的程度。如果英文能力不好,會錯失掉很多機會。

圖解:九晟電子 李錦玥
版權:李錦玥
九晟電子-助理工程師 李錦玥
記得剛上大學時,除了高中時期的物理化學外,對於工程學,力學等專業知識一知半解,而英文授課的方式更是一大考驗,不論是小考還是大考,對於我們這些新生來說都是很吃力的,後來發現了同學們各有所長,讓我在有問題時,會去請教各科目成績較為優異的同學與授課的教授,久而久之,不只成績變好了,也增進了同學間的情誼。
大學畢業前,為了先就業還是先念研究所的議題請教了不少教授,學長姐與周遭的親朋好友,最後選擇了父母的建議先就業,之後到了九晟電子成為了一名助理工程師,在這段時間中,讓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菜鳥慢慢轉變為可以獨當一面並身兼多職的員工,除了多與同事學習外,適時的溝通與給予協助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多元能力
科學能力:了解科學的原理原則及操作科學事務的能力。
個人特質
合作性:與人合作,共同完成事情;能包容,勉力求全,願意妥協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