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19/9/6 上午 10:58:18
學系特色
(一)創新的導師生制度
(二)提昇基礎及臨床醫學研究
(三)培養具有人文素養且術德兼備的醫學士
(四)前瞻性的課程規劃
(五)國際交流活動
(六)重視學生之自主能力
(七)鼓勵學生參與暑期研究
學科意涵
醫學系是培育醫師的場域,並進行有關醫學研究和教育訓練之養成機構,主要隸屬於醫學院,通常設有附屬醫院(大學醫院)。醫學系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為教育、醫療和研究三部分。醫學是以診斷、治療和預防生理和心理疾病和提高人體自身素質為目的的應用科學。
學習方法
暫無圖片
溝通能力: a)人際溝通技巧與說服力,b)上台演講能力,c)中文書寫能力,d) 外語能力
暫無圖片
創新與思考能力: a)邏輯思考力,b)創意思考力,c)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d)企劃力
暫無圖片
團隊合作能力與自我認識能力: a)自我能力優勢,b)性格特質,c)興趣領域
暫無圖片
資訊蒐集與整合能力與技能應用的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以培養具備人文素養、社會關懷與國際觀之醫事專業人才為教育宗旨。在選才方面,為了招收優秀與適合從醫的學生進入醫學領域,擴大多元入學管道;在育才方面,配合醫學教育的課程設計許多主軸,並輔以縱向的人文教學、問題導向學習及臨床技能教學,並實施跨學系整合性團隊學習課程、自選臨床教學課程、醫師科學家與國際交換實習。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1. 醫學系畢業後不需要再繼續學習,因為醫師永遠不會被淘汰(錯誤)
2. 醫師是一個收入高且生活穩定有保障的職業(錯誤)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1. 只要學業或考試表現優異,便適合就讀醫學系(錯誤)
2. 只要能夠應付醫學系繁重的課程及訓練即可(錯誤)
補充提醒與說明
無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基礎程式設計
- 英文會話
- 英文閱讀
- 醫學研究概論
- 普通物理學
- 普通化學
- 分析化學
- 有機化學
- 生物化學(一)
- 生物統計學
- 醫用英文
- 普通心理學
- 普通生物學
-
大二必修
- 醫學資訊學
- 流行病學
- 問題導向小組討論
- 人體結構與功能概論
- 醫學典範與倫理實踐
- 微生物及免疫學(含實驗
- 生物化學(二)
- 生物化學實驗
- 骨骼肌肉系統
- 問題導向小組討論(二)
- 消化系統
- 呼吸循環系統
- 神經系統
- 泌尿生殖內分泌系統
- 醫學與社會:理論與實踐
-
大三必修
- 大體解剖學實驗
- 環境與社區衛生學
- 藥理概論
- 問題導向小組討論(三)
- 病理學及實驗
- 醫學史
- 寄生蟲學及實驗
- 一般醫學概論
- 外科概論
- 呼吸循環系統疾病
- 問題導向小組討論(四)
- 實證醫學
- 醫療品質學
- 消化系統疾病
- 骨骼肌肉系統疾病
-
大四必修
- 問題導向小組討論(五)
- 血液淋巴疾病及腫瘤學
- 醫學心理學
- 內分泌系統疾病
- 醫療與法律
- 神經系統疾病
-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統疾病
- 女性生殖系統疾病
- 精神科學
- 醫學倫理專題討論
- 遺傳及小兒疾病
- 問題導向小組討論(六)
- 社區及老人醫學
- 急重症醫學
- 進階外科學
- 進階內科學
- 基本臨床技能
-
大五必修
- 核心內科臨床實習
- 核心外科臨床實習
專業選修課程
-
專業倫理價值
- 包含醫學人文、及通識等課程
-
基本醫學知識
- 基本醫學知識
-
批判性思維與研究
- 醫學研究
特色課程
暫無圖片
初階臨床體驗
醫師需要學習將知識及問診技能等等實際應用於臨床的技術;而此課程的收穫則在於能觀察整個醫療環境,並且從中找出未來能抱持的行醫態度、信念。
暫無圖片
醫學專題研究
培養並鼓勵具有研究潛力及興趣之各學系學生從事專題研究,發展學生基礎研究能力,並建構醫學人文知識、拓展跨領域與跨學科溝通視野,以及對健康與社會議題之關切。
暫無圖片
問題導向小組討論
結合「PBL」理念和「小組討論」方式的新課程,小組討論學習大幅增加師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機會,經由小組腦力激盪,很容易啟發創意,刺激學習慾望。由於小組討論強調團隊合作和溝通協調,才能充份發揮群組學習的效果。
適合從事工作
-
臨床醫師
-
臨床醫師
-
-
衛生行政臨床顧問
-
衛生行政臨床顧問
-
-
醫藥生技、醫療法律等之相關產業高階人才
-
醫藥生技、醫療法律等之相關產業高階人才
-
系友生涯發展

侯文詠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和萬芳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及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目前專職寫作。
臺灣作家、醫師,曾榮獲省新聞處短篇小說首獎,中華文學獎、小說獎、散文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第五、六、七屆散文佳作及小說第三名和佳作,共計獲獎三次。寫作領域橫跨小說、散文、社會文學、評論, 並經常在廣播電台節目擔任特別來賓。

林杰樑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著名的腎臟科和毒理學醫生,有「毒物科權威」之稱,並且曾經在長庚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於行政院衛生署擔任顧問。
長期投入腎臟醫學與毒物醫學的研究,並且發表多篇論文著作而獲得國際肯定。同時他也是首位研發出農藥百草枯解毒劑並且建立標準急救流程的醫生,成功降低臺灣早期許多攝入農藥而致死的案例。經常憑藉著其專業提供民眾許多專業意見,這使得他作為公共衛生倡導者而在臺灣社會享有很高聲望。

林奏延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林口長庚醫院院長、前衛福部政務次長、前衛福部部長,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長。
曾任林口長庚醫院院長、前衛福部政務次長、前衛福部部長,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長。

黃勝雄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享譽美國的腦神經外科權威,曾是美國雷根總統隨行的指定醫師,被認為是醫生中的外科醫生,公益工作領袖及基督教傳道人。門諾醫院暨相關機構總執行長。
享譽美國的腦神經外科權威,曾是美國雷根總統隨行的指定醫師,被認為是醫生中的外科醫生,公益工作領袖及基督教傳道人。門諾醫院暨相關機構總執行長。

宋睿祥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林口長庚醫院外科住院醫師,臺灣首位無國界醫師,現任於基隆長庚醫院 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至英國利物浦學習熱帶醫學,之後擔任無國界醫師任務 - 賴比瑞亞、葉門。
臺灣首位無國界醫師,將人文關懷化作實際行動,奉獻自己,在黑暗大陸點亮一盞燭光,兩度出入火線,給予當地最直接的協助,也將所見所聞與種種感觸,毫不保留地分享,為無數醫學學子甚至是非醫療相關的人,樹立了悲天憫人、竭盡付出的模範。
多元能力
寫作表達:能運用精準的詞彙、語句寫作,有效並正確地傳達訊息或想法。
個人特質
樂群性:關心别人、對人友善、隨和、喜歡處在人群中、樂於參與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