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上架時間:2018/11/22 下午 12:10:10
學系特色
【三大課程方向】
影視製作組
表演藝術組
時尚造型組
【六大能力分類】
1.文化藝術與造型能力
2.媒體、音樂與聲音製作能力
3.故事創作與劇本寫作能力
4.數位科技與舞台燈光製作能力
5.電影、電視剪輯與後製特效能力
6.戲劇表演能力
學科意涵
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影視媒體產業是最主要的產業構成—包含了電視、電影、音樂、動畫、遊戲等產業,其所生產的文化產品不僅掌握當代文化符號意義的生產,更能創造出驚人的經濟產值。本學系以電影為核心建構出相關聯性之媒體型式,即利用動態影像聲音,傳達創意的各種應用模式。
學習方法

“工作坊”的一種講座方式,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相互對話溝通、共同思考、進行調查與分析、提出方案或規劃,並可以實際行動。工作坊就是利用一個比較輕鬆、有趣的互動方式,將問題探討解釋。

"作品製作" 為本系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藉由上課學得基礎知識後,實際組成拍攝劇組進行拍片的工作。從前期規劃、執行階段、後製剪接等完整呈現一部作品。

"影展參賽" 為本系重要活動,系上每學期會進行三次作品成果展與比賽,針對同學作品進行評論與指導。另外也要求同學參加校外各大小影展磨練技術與觀摩學習相關產業人士的作品。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學系的特色就是要規劃出一套能夠因應時代需要的教學內容,既能激發出創意思考,又能訓練出各個影視產業所需要的人文內涵與專業技術。我們與傳統的電影系有所區別,因為強調“實務教學”,而非電影理論、電影美學的形而上探究,雖然我們並不輕忽人文素材的培養,然而並非以論文研究為取向。本學系一切以實務為教學核心,這個核心的最終目標就是結合了影視文創與數位技術的整合。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影視產業以實際操作為重點,因此作品集累積和拍攝經驗為最重要。
累積足夠經驗才能得到肯定並進入劇組擔任重要工作,初期多為助理人員。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高中生對影視行業多有所憧憬,然而欣賞作品與拍攝製作影片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情,幕後付出的精力與時間是一般人所無法想像的。因此常有學生進入大一後發現與想像中的學習環境有所不同。
製作影片需要大量的創意、文化內容、操作技術以及驚人的毅力與耐心,本系的訓練鼓勵具有主動學習的同學來加入!
補充提醒與說明
本系學生作品多可於相關社群網站如Youtube上搜尋開南電影觀看。
另外也可參考學生劇展相關作品。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電影導論
- 日韓國際文創
- 數位影像技術
- 劇本選讀與寫作
- 演唱技巧實務
- 創意思考與跨領域設計
- 電影攝影
- 創意影像初階
- 圖像化程式設計
- 色彩學
-
大二必修
- 視覺與溝通
- 電影剪輯
- 創意影像中階
- 數位圖像設計
- 動態影像風格專題
- 電影美術設計
- 電視廣告學
- 創意影像進階
- 數位音效設計
- 資料分析與應用
-
大三必修
- 畢業故事專題
- 導演功課
- 創意影像高階
- 表演藝術
- 專案管理
- 畢業製作一
- 創意簡報與表現法
- 影視評論與研究
- 廣告創意與影片製作
- 消費者行為
-
大四必修
- 畢業製作二
- 畢業展規劃設計
專業選修課程
-
人文藝術
- 培養文化藝術與媒體創意能力、音樂與聲音製作能力、故事創作與劇本寫作能力
-
系統整合
- 培養電影製作整合能力、職涯銜接整合能力
-
影像技術
- 培養數位剪輯與後製特效能力、數位科技與影像製作能力
特色課程

網路直播市場與技術
分別針對電視劇、電影、廣播、社群軟體、直播、網路進行市場分析與如何直播

微電影製作實務
本課程由學生分組,同時需要擔任微電影製作團隊與其他組別的商業業主,製作團隊需和業主溝通需求並轉換成微電影創意腳本,業主方面需要立定產品或形象需求來和製作團隊討論,透過雙方的溝通和創作讓學生體驗商業微電影的執行模式。

日韓國際文創
借鏡日本與韓國成功的文化與創意產業發展案例,深化電影與影像創作的底藴。
適合從事工作
-
製片與製片助理
-
擔任劇組製片組工作
-
-
攝影師與攝影助理
-
擔任劇組拍攝攝影工作及相關輔助角色
-
-
媒體行銷專員
-
與各類媒體行業,擔任行銷、市場、廣告等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馮于倫
影像導演、攝影師、剪輯師。曾為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青少年機器人世界盃選手,在泰國拿下評審團首獎,日本拿過銅牌,台灣拿下3次冠軍、2次亞軍。
畢業製作下流社會,獲選英國Catalyst Communities 電影節短片單元。短片小弟出任務參予義大利CinemadaMare巡迴影展、中國長春國際微電影文化節、公視學生劇展單元。 首部執導長片網路劇半熟少年於2018年4月16日在西門町in89豪華數位影城舉辦首映會。

尤傑恩
立志成為演、歌兩棲藝人。 傑恩2012年7月在電影「手機裡的眼淚」中首度擔任重要角色演出,在戲裡詮釋青少年內心戲時特別得心應手。
於2012年創作自己的作品「背對背幸福 the Silence of Love」榮獲「開南大學資訊學院-資訊創意競賽競賽 第一名」,後於王小棣導演在2013年8月底播出的電視劇「刺蝟男孩」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演出。

羅越
國中時學美術,高中在廈大附屬音樂學校學音樂,也幫助了之後在電影發展中技術的成長。
羅越所籌拍的大學畢業製作微電影【最後的記憶】,監製由徐立功先生、張世儫導演擔任,主要演員為梁正群、李千娜、高英軒。並於2018年4月22日光點台北電影院舉行新創電影發布會。此劇罕見地由金馬獎國際影展創辦人徐立功先生擔任本部電影的監製。徐先生的首肯,展現出對羅導演寄予厚望。
多元能力
藝術創作:透過音樂、舞蹈、繪畫、設計、戲劇或雕塑等創造或表現,來傳達想法與展現自我。
個人特質
活動性:動作迅速敏捷,積極主動,容易付出行動,喜歡動態活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